兴趣与功利,如何抉择?宝宝很迷茫
今天是周日,我一直盼望着。但对于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今天只是一个普通日子,周末和周一是没有区别的,有的只是实验进度的区别。导师第一次见面就给我们讲哈佛大学的凌晨四点,我想很多小伙伴对那篇文章早就不陌生了吧,其实每个科研单位的实验室里都总有那么几个凌晨4点的工作者,但我不明白这样的坚持与执着是兴趣多一点,还是功利多一点,抑或只是责任在支撑着。
周末的时光,总是带着闲散的韵味,自己也会不知不觉懒散一些,会逛逛各大论坛,看看搞笑视频,写写小文章,缓冲一下整周的紧张情绪。今天恰好在募格上看到丁仲礼院士在国科大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的寄语,就想到来研究所的这两周里,大脑一直在经历各种狂风暴雨的袭击,体会很深,也很迷茫。
丁仲礼院士说,当前有很多对社会的负面评价,比如“一代不如一代”“老人跌倒不敢去扶”“道德全面滑坡”等,“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存在着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绝不会是社会变化的长期趋势。”希望学生们能“带着一颗明净、乐观的心走出学校大门”,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少一分算计,多一分纯粹;少一分迟疑,多一分担当;少一分虚伪,多一分诚实;少一分依附,多一分独立;少一分束缚,多一份自由。”
看到这段话时,内心满是彷徨和忧伤。我们都深深的知道这些负面现象不会长期存在,这是一个社会从不完善到完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我们不知道这个阶段有多长,在这个过渡阶段中,我们要如何抉择才能既安身立命而又不与大时代的发展潮流相悖,在这个笑穷不笑娼,有钱就是任性的大环境里,我们要如何坚持追求自由,如何保持一颗明净的心,感觉真的挺难。丁老师的这些话语,往大方向思考就是社会的文化风气,往小方向联系就是个人的追求与抉择。我忘记是否是刘同说的“这是一个最好,但也是最坏的时代”了,说的真好,我们真的就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而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想要把握好自己角色中好与坏的转换尺度往往需要巨大的意志和勇气。
第一次见面,导师就告诉我们,课题组方向很多,我们自己的课题和方向将全部由我们自己决定,希望我们能够按照兴趣第一位,责任第二位,功利第三位来选择,他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希望我们不要受大环境的浮躁影响,好好做科研。第二次见面,导师问我们要不要读博士,我们都说不知道,还不确定,老师知道我们担忧时间和价值会不会成比例,他也很理解,并未给我们压力。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研究生要怎么读,读什么,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也给我们讲了很多学术界中存在的不好现象,让我们自己多去思考。我们听得很认真,但内心却很迷茫。
两周的时间里,自己一直很彷徨,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做起。于是把自己带的一本教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认真的做好笔记,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然后找师姐和师兄们聊了很多,认真的了解了我们课题组主要有哪些科研方向在进行,具体是哪些小导在做,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认真的了解。然后,就认真的跟着一个博士师兄做实验。这段时间里,自己的迷茫感并没有减弱一点,只是内心稍许的安定了一些。
回想起当初报考导师的时候,自己的功利心是大于搞科研的决心的。直到现在,自己都能很清楚的列出各个项目。主要是就业,然后是老师的名气和平台资源,学校的名气和认可度,再后来才是自己的性格和对学科的喜爱。当然,这里所能提供的资源与平台与自己的设想是一致的,但超出自己意料之外的是到课题组后自己竟然还有二次选择方向的机会,组里所做的方向自己都可以选择。本来这是件很幸运的事,但现在却负载了太多的外在因素,原来自己想做组织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但发现基础研究已经做得很细,别人还做得很好,不好找突破口,文章不好发;然后想,要不做组里最前沿的内容,正好有个师兄明年从日本留学回来,有人带着,内容新,文章比较好发,以后就业也有优势;然后,想了很多......选择的东西多了,考虑的就多了,想拥有的也就会更多了,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吧。
周五在实验室做细菌分离时,一个同级妹子走进来和师兄聊了很多实验相关的基础知识,自己站在一旁说不上话,然后了解到她在本科阶段跟着自己的老师做过很多实验,还挂名发了不少文章,突然感觉自己像个傻瓜一样,什么也不懂。师兄笑着说,他从S老师那里得知她很优秀,事实上确实是这样。她问师兄,为什么他要选择微生物病理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师兄笑着说:“这个方向好啊,没人做,好发文章啊。”然后又继续做着实验。
实验完后,我还是不明白。我问师兄,真的觉得这个方向好吗?师兄突然很认真的让我说说不好的理由,自己也很懵,思考以后说了三个理由。师兄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自己仔细想想,我们组看起来方向很多,但你实际可选择的有多少?有时候是没有选择的。虽然我们课题组做这个方向会比Z老师平台要低些,或许同样的时间里他们那边已经发了3篇文章,我们或许还一篇没发,但我们的平台是自己搭起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在做。最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做这个,这样我做起来不会感觉累!”说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仿佛明白了一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直到昨天,做实验的过程中,师兄问我相关微生物学和组织学的基础知识时,我再一次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时,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其实哪里有那么多迷茫的抉择,都是自己读书少,还想太多,迷茫的时候都是自己不认真不踏实做事的时候。
最后,师兄告诉我他最近要出差一周,让我自己安排时间。还顺便说了一句:“今年毕业了一个博士师兄,工作是导师直接推荐的,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