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圣贤书友会岁月拾遗

国学 || 词汇与文化(24)

2022-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SiR说
(网图,侵删)

5.4 委婉语

委婉,是一种修辞方式。在交际活动中,由于文化和心理的原因,有许多事物是不便、不能或不该直接说的。为了减少对接受者的刺激,也为了自我形象高雅而不粗俗,故意不用语言中同这一事物对应的用语,而采用“婉转曲折”的说法。相对于原先的带有刺激性或者粗俗性的词语,这些中性的、高雅的说法,就是“委婉语”。

委婉语与避讳语有相似性,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不直接指称事物而换用另一种说法”。但两者之间又有所区别。避讳语往往带有强制性,比较固定。委婉语相对要自由一些,可以利用同义词或比喻义婉转地表达词义。有学者指出,如果说避讳和禁忌话的表达方式主要是“禁”,以回避对自已不利的语言形式,求得人生与心理的平安感。那么,委婉语言的表达方式就是“转”,也就是,“换一种合适的方法,来替代原有的那种不那么合适的方法”。

从委婉语指称的对象来看,主要包括死亡、分泌与排泄、X事与生育、生理缺陷等内容。这里,我们主要来看前两类。

在诸多不吉利的字眼中,“死”是人们最不愿意直接提起的。鲁迅先生在《立论》一文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非常高兴。男孩满月的时候,被抱出来给客人们看,大概是想得一个好彩头。客人们围着男孩说了许多的吉祥话。有人说男孩长大是要发财的,有也人说他长大是要做官的……这个时候突然有位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大家合力把他痛打一顿……

尽管只是戏言,未必确有其事,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死亡”的忌讳。

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关于“死”的委婉语词是最多的。在汉语的发展史上,有数不清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张拱贵先生主编的《汉语委婉语词典》中就收录了多达481外“死”的委婉语。

我们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看。

关于死的委婉语,集中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礼记·曲礼》中就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在这里,除了庶人直接称“死”以外,其他的“人物”都有特殊的委婉语。

就光说“帝王”,他们的死也有多种说法。如“宫车晏驾”“晏驾”“弃群臣”“弃天下”“大行”等。

当然,普通老百姓也有忌讳“死”的心理。针对不同情况,产生了相应的委婉语。比如,父母的死可以说“弃养”“见背”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死”可以说“升天”“涅槃”“羽化”“坐化”“归西”“仙游”等。强调死亡正义性的委婉语有“牺牲”“就义”“捐躯”“献身”“与世长辞”等。带有贬义性的词如“咽气”“断气”“丧命”“见阎王”“翘辫子”“一命呜呼”等。

不仅人类的死亡需要忌讳,有些方言在指称死亡动物的时候,也尽力避免出现“死”这个字。比如江苏地区,每逢过年过节,讳言“死”“杀”等字。买了死鱼、死鸭之类的,只能称为“文鱼”“文鸭”。“文”,也就是“不动”的意思。而“杀猪”“杀鸡”则称为“伏猪”“伏鸡”,以取它的“降伏”之意。

再来看看以下这几味中药名。“望月砂”“夜明砂”“白丁香”“五灵脂”。如果没有中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单从其名称上看,我们很难准确判断它们究竟是什么?而这几味药材,其实都是以动物的排泄物入药的。“望月砂”是野兔的干燥粪便,“夜明砂”则是蝙蝠的干燥粪便,麻雀的干燥粪便称为“白丁香”,而复齿鼹鼠的干燥粪便则称为“五灵脂”。这些药材如果直接使用它们的真实名称,难免会给人带来反感和不适。因此,在命名的时候,人们就使用委婉语,化俗为雅,给予这些药材以一个好听的名字。

同样,中药材中的“猴枣”“紫河车”“人中白”等,也都是雅化后的药名。

分泌和排泄在人类语言中,都有污秽、不洁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说“便溺”“厕所”这些词语都不太合适,因此,它们往往都有相应的委婉语。比如在古代,“大小便”的委婉语就有“更衣”“起居”“水火”“净手”“解手”“出恭”“方便”等婉称。现在我们说,“上洗手间”“方便一下”甚至只说“出去一下”,这都是委婉的表达。

一个民族的语言习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讲究“温良恭俭让”。在表情达意时也讲究“谦和委婉”。委婉语是汉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表达手段之一,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