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故事~倾听,筑起父与子间爱的桥梁
周末的晚上,你一般是怎样渡过的呢?
我周末一般不爱工作,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聊聊天,吃吃饭,感觉很放松也很幸福……
饶雪莉《慢下来,和孩子享受小时光》里说了这么一句话,“爱到最美是陪伴”,特别喜欢这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种状态,陪伴家人,与家人在一起。
可很多时候,我们是陪着,看似人在一起,心却不知飘到何方,还记得之前写的文章《甜居然说我在“无视”她?!》我不经意对甜的忽略给她带来的伤害,还有像我现在要分享的沙盘个案一样,案主是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带着老公和13岁的青春期的儿子一起来到沙盘室……
父母的困惑就是,这孩子怎么回事?做事没规划!学习不认真!我们都努力减少应酬,想办法陪他,可这孩子就是闷着嘴不说话,说多了还生气!特别是父子俩关系不好,说不了几句就容易着急上火,妈妈很着急,爸爸很无辜,说“这孩子,你看看咋回事,说吧,他不听!不说吧,就是不知道学习男子汉,没有目标.......”,儿子一句话不说,坐在中间,无聊的玩儿着沙子。
约10分钟的聊天联结,最后一起确立出咨询目标:通过沙盘游戏看到彼此间的互动模式,增进了解,促进关系。
来访者来到沙盘室,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咨访关系,且是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询师自身的状态很重要,是陪伴者,倾听者,关怀者,而不是去指导他如何如何做的老师。
来访者放下防御,打开心门,是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三人互动,抚沙过程,爸爸妈妈下意识就让儿子先来,而儿子也视为理所应当。在创作的过程中,儿子心中已经有了规划,试图让父母按自己的蓝图来,而妈妈呢,无意识的配合儿子,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父亲有自己的想法,想让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同时不愿意委屈孩子,最终还是儿子说了算,儿子把沙子堆砌成这个样子,之后拿个城堡放在中间。父亲拿棵树放在城堡的左边。母亲拿了一个人,放在城堡上,儿子不允许,母亲就放在了城堡的右边。最终作品以儿子意见为准,命名《黑岛》。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妈妈突然哭了,说:因为太爱孩子,总担心孩子受伤而一让再让,反而没有了界限,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而儿子感觉是憋屈,不被理解。父亲说起儿子,摇头无奈,诉说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对儿子的期待。
不经意的,看似没有打骂暴力,看似顺着孩子,其实蕴含的是失望……
13岁的儿子在意父母的感受,想要达成父母想要自己成为的样子,但似乎很难,就开始走入了网络世界。
原来,孩子不是不在乎,恰恰是因为在乎,害怕受伤,所以,平时表现的反而是满不在乎,孩子缺的是表达,他不会不愿不敢表达。
再后来的重制沙盘中,内在资源逐渐整合,也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开始关注父母的感受,会在妈妈哭泣的时候,递纸巾,会看着父亲的眼睛说话......
爸爸说“没想到啊,没想到儿子对学习也是有规划的,原来没有听他说过,还以为他.......哎,是我性子急了”。
是的,很多时候,亲人之间,不是不说,是没有机会说——因为,我们不会倾听!
我们想让亲人变得更好,我们带着爱的名义,迫不及待的给方法,给建议。
却不知,这恰恰让你的家人的心门慢慢慢慢的在你面前关闭了……
一家三口,短短的90分钟,彼此看见,最后儿子在海浪和孤岛间架起了一座桥,并命名《父与子》。


倾听,筑起了父与子间的爱的桥梁,开始了心与心的沟通。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带着我们以为的爱,带着期望孩子变得优秀优秀更优秀的心,或者也不一定是优秀,有些家长对学习没有什么要求——因为孩子学习还不错,就想要孩子为人处世好,总之,想让孩子成为我们心中他应该成为的样子,我们努力的挣钱,去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或具体事件的需求,但恰恰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这也是最重要的。
爱的最美是陪伴!
行的是身,用的是心,
周末的时光,哪怕半小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全身心的享受爱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