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师道之弘毅——读贾志敏老师《与讲台同在》有感

2018-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春知晨晓
《与讲台同在》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儒家思想对知识分子对期待,也是中华师道对为师者的期待。贾老师也有一句经典名言,浓缩了他为小学语文教育奉献的一生:“当年,我为了生活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但事实上,1939年出生的贾老师今年已经78岁,且身患癌症,但上手术台与上讲台,却是他生活的常态。

      在《与讲台同在》这本书是今年4月份刚出的新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老师为其作序。这部书主要分为“教海拾贝”、“课堂记忆”、“亦师亦友”三个板块。

      “教海拾贝”是贾老师写的一些教育随笔,有对当下语文课堂的思考,有给青年教师的回信,有回忆与友人的交往,也有教孙女学作文的趣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贾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像于漪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在教师之路上基本是自学成才。贾老师小时候曾在浦东都乡村小学读书,成绩平平,后因搬家而转学到市中心静安寺附近的觉民小学读书。后来在父亲的点拨下,对写作和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成绩也有来起色。读完高中后,贾老师四次报考大学,却因家庭出身而无缘深造。后来家庭没落,贾老师出去代课谋生,直至70年代才转为正式编制教师,但贾老师如今的语文功底和教学艺术却可以吊打我们这些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师范生。华中师大的杨再隋老师说“老教师们经历了时代的巨变、社会的转型、历史的沧桑,品尝过人生百味,感受过世态炎凉,他们的生活阅历、人生体验,厚实了他们的生活底蕴,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内涵,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人生的感悟,其深度、广度、力度都是年轻人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些都将自然地融入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教育本质的诠释之中。”对杨老师的解释,我深以为然,对于这些老教师来说,已经达到课如其人的境界了。

      “课堂记忆”则收录了近年来贾老师的四节小学作文课堂,课堂中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敏感和及时纠正是最大的亮点,也是贾老师一贯的风格。“亦师亦友”则记录了贾老师对他的老师的怀念和尊敬,对徒弟的提携和喜爱,其中提到一位温州的徐俊老师,现任温州第二实验中学的校长,不知日后工作中会不会接触到贾老的这位爱徒。

       读完这本书和贾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想我最要向贾老学习的地方就是在课堂里时刻重视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教育,当然这第一步是先要从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做起。在我的课堂中,我深感预设性太强,因为我没有把握,预设才让我有足够的安全感,而生成是没有把握的,是要临床以教学机智,以自己的语言功底去生成的。说到底,还是自己“囊中羞涩”,是语言的“囊中羞涩”。一个语文老师想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要有很大的阅读量,要培养自己的语感。学习名师,就要学习这些根本的东西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