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日日精进,好好学习
1.我是怎么开始《好好学习》的?
首先,请允许我用这个可能司空见惯的,但是我觉得可能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经历,来开始我的读书笔记
(一位普通大学大二的学生)在高考失利以后,有一段时间真的一直沉浸在对未来无尽的迷茫,是选择复读,还是上一个本地的不理想的大学的情绪当中,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为什么会失利,只是一直在为失利找到解脱的借口(在之后,当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认知水平之后,我学习到了一个概念和一个动作,从此改变了我原来遇事找借口的心态,叫做复盘和反思)。不知是不是因为父亲说的话影响了我,说"你复读也行,不复读也可以,我都会支持你,要是继续上大学,会稳当点,要是复读,不确定性会很大的,你自己权衡一下,至于选择哪个道路就看你自己了!"于是乎,我就稀里糊涂的上了大学!在上大学之后,偶然和大学同学聊天,聊到罗辑思维,就感觉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在得到app上有幸听到了成甲老师讲的书,认识了成甲老师,在成甲老师新书出版之后,便立刻买了一本!读完书,一直没找到一个空闲时间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其实还是有点懒),今天正好学校运动会所以,有一天的时间可以自己把握,我决定完成这篇读书笔记。
2.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上大学后,我一直在反思,高中时期,我在学习的哪方面做的不好,导致了高考的结果。我一直觉得高中时期的我也挺努力的呀;但为什么在重点中学上高中的我,高考成绩还不如,当初 中招考试考上普通高中的同学?为什么和我一起考上重点中学的昔日同窗,最后高考十分成功?
同时为了保持自己尽管在一所普通大学,还能保持较高的认知和开阔的眼界,基于这两个理由,我便开始不断阅读和学习。直到读到《好好学习》中讲的低水平的勤奋,我才猛的一惊,发现原来是这样!
3.为什么会陷入低水平的勤奋?如何做到高水平的勤奋,以及自己在实践当中的一些心得!
让我用现在的视角去反思高中时代的问题,我认为那是一种"表演勤奋"——只注重勤奋的姿势,却从未想过这种勤奋是否能带来想要的结果。这其实就是低水平的勤奋,它本质上就是思维上的懒惰,这让我想起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的一句话——多数人为逃避真正的思考愿做任何事!而我高中时期的学习就是这样,用"我努力了"来麻痹自己,逃避真正的思考。现在想想,高中时代的我,一直是在错误的假设下,做看似正确的行动,比如:只要刷够足够多的卷子,就能获得好成绩(这和书中成甲老师一年看两百多本书的事,如出一辙,哈哈)。可是事实证明,只是一味的刷完卷子而不去及时整理错题,不去反思自己当时做题时陷入的思维误区,不去总结做完这张卷子我有哪些不足,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还有,我经常一下课就拿着英语单词书去背,或者去用百词斩背单词,认为这样就能背住单词,从而获得英语的飞跃,但是,只是用这种辅助的书籍和app背单词,以一个较为好看的"姿势"去学习英语单词,为了打卡而打卡,而不去运用,不去输出,不去英语写作,这种学习是无法有很好的效果的!更不用提,学好英语了!
而最为致命的,就是我一直是认为"只要努力了,就能成功"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于是带着这样的假设,每当老师布置完巨多的作业之后,如果碰到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我总会边看答案边写作业,如果当时比较累,索性就直接抄答案了,而且一本正经的告诉自己,我以后会复习的。于是每次交作业都能交的很"漂亮",这样"好像更快",更"节约时间",但事后,过去的也就过去了,再也没有去看那些题,更没有时间再去研究那些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我几乎一直是抱着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写作业的,用这种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用十分漂亮的"勤奋的姿势"去逃避真正的思考,在之后复习考试时,只能记住自己写完作业了,但记不起来学到了什么!
现在想想,当初排名第一的那位同学每次都不急着写作业(我还总是因为自己作业提前完成,而暗自窃喜),她总是先复习完这节课的知识点后,才开始完成作业,之后总结错题,反思问题的症结。就这样,如同曾国藩用兵一样,结硬寨,打呆帐,最后获得了难以置信的成绩!其实仔细想来,学习呀,还是,慢慢来,比较快!
反思高中学习的误区之后,我就开始真正的学习,真的就如同笑来老师说的那样,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学习过"学习"这件事,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有长远的进步和成长。
首先,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要及时联系旧的知识,这样知识间才能产生联系,从而更高效的学习,并学以致用;但是有时候,在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当我要把新的知识与旧知识或者旧的经验联系时,会发现,由于自己的相关联的经历和经验还比较少,会发现,当回忆已有知识并进行联系时,有些知识没能找到更加适合的场景;有时为了联系知识,可能情景会不合适。这时对于那些暂时没有适合的知识去联系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这一点书中没有提到,我在摸索中发现,还是有方法的,首先应该查阅相关资料,查阅这个知识的源头,也就是一手知识,并思考;如果还是没有思路,可以先记录下来,进行留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回顾这些问题,在自己知识经历不断地增多的过程中,便会有新的启发。
其次,在针对一些知识,比如一些方法,技能等,最好的方法就是输出倒逼输入,换句话说就是"用以致学",这点和费曼技巧不谋而合,通过教授别人的方式来学习。我想到高中时期,在考试前,她(那位学神)的周围围满了问问题的人,而且她经常通过带着别人学习来自己复习。正是在给别人讲题和知识点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更加坚实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帮助了同学,现在想想,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方法。
然后,在学习新知时,绿灯思维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吴军老师在他的文章中也说过:即便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思考,找到其合理性!我又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讲过:"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选择的权利是无法被剥夺的,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人和事情时,首先要做的是选择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思考其合理性,而不是上来就开始进入给对方找茬的状态,只有不断地运用绿灯思维,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最后就是凡事做记录,这里书中的反思日记真的是很棒的方法,我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而不去记录,这样就如同狗熊掰棒子,前一次的学习,无法对后面的提供经验,导致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只有及时的记录,才能让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之后提供帮助,产生复利效应!
关于反思日记,我的一点体会,就是在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反思日记要在早晨来写,而不是深夜,其实本质是要在自己大脑活跃的时候来写,依据每个人的状态来调整时间。原来,我总是在晚上写反思日记,但是每当晚上时,由于一天的学习,就容易犯困,导致关于这一天的反思质量就会下降,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定:当天的事情如果较多,或者当天太困,先把需要反思的事情记录下来,第二天当自己头脑清晰的时候再开始反思,这样就能不遗漏,更高效的进行反思!
4.学习临界知识的感悟
首先在书中,关于学习的定义令我感到吃惊: 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不断改变自己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对学习这一个词有了这种奇妙的认识!那么学习临界知识的假设就是,临界知识一定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一定是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定是有用的,所以我才会去学习临界知识!而临界知识最容易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硬科学里产生,我突然感到既惊喜又惶恐,惊喜的是我现在所学的大学物理,概率论,理论力学等课程里面都蕴含着临界知识,它们竟然离我那么近;惶恐的是,我学了这么多年数理化课程,竟然丝毫没有感觉到书中蕴藏的临界知识的巨大威力,于是我立刻翻开手边的概率论,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书中的第一章就有一节讲贝叶斯定理,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公式,P(B|A) = P(A|B)*P(B) / P(A),但是只是看这个公式并不能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贝叶斯定理其实是一种利用过往信息逐渐逼近事件发生概率的一种思考方式,是从观察者知识完整这个角度出发,先从以往经验中总结一个大致结果,再在这个结果上判断下次出现这类事件的概率,每次的结果会不断修正之前的判断,不断重复;贝叶斯定理可以处理垃圾邮件,而且在人工智能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对于我们认知世界,形成有效的判断系统,有着重要的帮助!我猜测,这就是从贝叶斯定理中所归纳出的临界知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原来我认为读书笔记或者写作文是一件难事,但是当你真正的学习以后,发现写作这件事,是根本停不下来,总感觉打字的速度更不上脑子的速度,哈哈!
我发现,当今的牛人无一不是终身学习的,随着时间这个纬度的增长,他们逐渐把同侪拉在身后,一骑绝尘!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好好学习,终身学习,之后嘛……………肯定差不了的!!!
成甲老师,上回在公众号里约好的读书笔记,现在奉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