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妥协吗?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104人  陈以千

妥协,新华字典里意思是:以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与争执。

而可能的冲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方参与,因此,可以完善一下意思:两方或多方为了避免争执甚至冲突,相互让步,达成一致。

此词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范畴,主体通常是为个体或团体。当主语为物体时,如“泰山向黄山妥协”,此句不通,明显不合习惯。

妥协对应的英语是compromise,promise是许诺的意思,前缀词根com-表示共同。compromise可作名词或动词。如为名词时,从字面意思来看,可理解为:共同达成的承诺;如为动词时,可理解为:以折中地方式解决。

现代汉语中的妥协一词来自于日本,日语中发音だきょう。

妥协一词,从中文使用习惯来看,有两类常见的语境会用到。

1、视角为某个多人参与的事件中的一方。如:A妥协了,A向B妥协。在这类语境中,带有明显的负面的价值判断,与低头、退让、投降、失败近义。下图即是例子。

我们该妥协吗?

2、主语为某事件的所有参与方,视角为第三方。如下图的两个例子所示:A和B达成了妥协。这类句子中,此词并无明显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成分,比较接近英语的compromise。

我们该妥协吗? 我们该妥协吗?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该妥协吗?”虽是问句,因未设定具体哪种情境,不便讨论。这里不拘泥于字面,分别演绎一下。

1、我方应该放弃自尊,向对方低头吗?/我方该不该接受这种不公平的结果?

因为已经自带了价值取向,上面的问句本身其实已经包含了结果:不应该。

如果问句中已经有结果,那此题已无辩论必要。

2、我们几方需要达成共同的允诺吗?

亦无辩论必要。

社会的进化便是各种力量在竟争中角力、互相协商的结果。

此处的让步并不代表对方的在此处的得利。

情况可能是:影响事件的因素有ABCDE,甲方在A处让步,C处获益;同时,乙方在B处让步,D处得利。 所谓商业上的共赢是可达成的,并非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结果。比如多个电商平台大力炒作双十一,明面上看起来是竟争,实则让此概念深入人心,参与者共同受益。

情况也可能是:某个事件,两方得出协商结果,短时间内看甲方失利、乙方得益;但时空变换,甲方因此失利、乙方得到了更多利益。勾践灭吴的故事也可印证此情况。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即此理。

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类进步就在于分工协作。既要分工,就需达成一致,遵守契约,或曰“妥协”。

“妥协”是客观现实,而非可由个体来决定的个体立场。

而在具体问题中如何妥协,妥协的形式应怎样更优之类的设问才有意义。有情境,有目标,才有议论的空间。

综上所述,此题不成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