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路上,我亲眼看到……
4.3日晚,吴主任接到援沪采样的通知,面对领导的征求意见,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而且我有多年的医护工作经验,保证完成任务。”
早上5:30出发,19:00多回到南通隔离酒店,为了减少暴露,大家坚持1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因为生物钟紊乱,很多队员口腔溃疡,因为十几个小时穿着尿不湿,很多人会阴部大片湿疹。
面对着上海严峻的疫情,院党委决定成立援沪第一临时党支部,她接下了党支部书记一职。为了出色的打响这一仗,吴主任在援沪妇幼群里及时表扬先进,树立正能量。尤其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群里,严格要求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3名队员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
4.12日,上海最高气温33摄氏度,早上出发前,吴主任联系当地防控办准备防暑物资,并再三叮嘱每一个队员如果身体不适,一定要立即停止工作并汇报。事不遂愿,新系统长达2小时的多次瘫痪,穿着密闭的大白在高温下暴晒,队员里最小的妹妹徐护士(2001年)突发中暑,吴主任立即联系同一个点的队员进行抢救,并通知指挥部派车接人。
4.26日,因过度劳累而扁桃体化脓的张治疗师,休息一天后,未见好转,高烧38.4℃。吴主任得到后,急忙告知同队伍的内科主任王主任,并联系医院送来药品,让薛菲在酒店给她输液。看到队员小妹妹生病,她特别心疼和担忧,每一顿都特意关照、叮嘱酒店送病号餐。
4.27日晚,已经连续两天支援浦东新区疫情最严重的周家渡街道了,面对着超大的工作量、瘫痪的系统、严峻的天气、个别居民的过激行为,还有对自身防护境况的担忧,再加上这次援沪抗疫战的时间一直在拉长,回家已是未知,几个队员出现了思想波动……吴主任及时私下沟通、了解原因、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稳固大家打赢抗疫战的信心。
为了让大家早点休息、养精蓄锐,为了保障采样工作的高效完成,为了让队员在采样时减少暴露风险,接到通知前的每一晚,都是吴主任的不眠之夜。她要在深夜等待中央、省、市的部署和安排,然后和上海当地街道、镇领导对接,了解工作量、点位数量、当地派出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人数、封控和管控区数量、阳性人员是否转运、楼道是否彻底消杀。等这些问题全部落实好,已经是凌晨三四点,此时,她才放下心来眯一会儿,一两个小时后,继续出发启程去援沪。
在每一次出行的路途中,车上满载都大家的欢声笑语,因为吴主任,我们是一个温馨而有凝聚力的大家庭。几次跟当地领导合影时,因为部分队员任务未完成而没有到场,吴主任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在分发物资、清点数量时,吴主任坚持“每个人都要分到,一个都不能少……”。有一次,上海高东镇卫健委送了我们两个西瓜,经消杀后,带回南通隔离酒店,吴主任当晚要求楼长再次消杀,然后分成50份,分给队员。也许是因为隔离多日没有什么水果、也许是因为一起分享的快乐,总之,那日的西瓜是特别甜。
十四次核酸采样任务,转战五个街道,收到两面锦旗,五封感谢信,总完成任务达到了50万余人次,每一次都是载誉而归,得到了地方卫健委的充分肯定。这其中,有吴主任的漫漫长夜,每一次出征前的深夜,她都独自盯着手机屏幕,等待着消息;有吴主任的未雨绸缪,每一次出征回来都清点并增补物资;有吴主任的身体力行,每一次她都要到各点位督查、指导,指出并纠正不规范操作,及时调剂增补人员,并将各街镇的优秀经验进行分享;有吴主任的问寒问暖,每日上、下午,都要查看队员的体温、身体有无不适,发现情况立即联系王主任帮忙查看;有吴主任的关怀备至,她及时反复跟酒店沟通,改善伙食和生活条件……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谁又会想到一个快60岁的她,以那么饱满的热情和状态投入到这场战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谁又会体会到,她的温暖沁人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