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天堂》观后感
01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户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电影《听见天堂》讲述意大利男孩米可从小热爱电影,一次当他和父亲一起看了关于墨西哥人的枪战电影之后,他见家里有一把猎枪,于是把它拿来玩,但不小心发生意外,导致他双眼失明。根据当时的法律,米可不能继续在普通学校里学习,于是父母不得不把他送到专门的盲人学校凯索尼教会。
在这里他首先认识了天生失明的小伙伴菲利契,接着他又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正常女孩法兰丝,她是在盲人学校帮工的女佣的女儿。法兰丝带米可去仓库看她最喜欢的自行车,而米可帮她把自行车修理好了,渐渐地两人在相处中,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米可毕竟是因为意外导致失明,他不太喜欢盲人学校的上课方式,后来因为唐老师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导,让他学会了通过声音来感受和理解生活。于是他利用自己想象力,通过声音的形式,完成了唐老师布置的观察季节的作业。
可米可独特的方式,却遭到了校长的反对,校长认为盲人已经失去了眼睛,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他要学生们遵守规则,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编制藤椅,或者是成为接线生。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以便以后有谋生的手段。
虽然说校长的想法也没有错,可唐老师认为校长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自由,让他们失去追逐梦想的勇气,所以唐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像平常的孩子一样,教会他们想象和感受生活。
影片也带给了我们对于不同教育方式的思考。
女孩法兰丝02
在影片中,唐老师对于米可的帮助和鼓励无疑是最大的。米可利用录音机把自然四季中不同的声音剪接在一起,作为唐老师布置的作业。米可先天对声音的敏感,也让唐老师察觉到了他的特别之处。
同时影片运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米可利用声音录制、剪接在一起的方式,来叙述了一个公主和王子的冒险故事。米可邀请法兰丝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让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及充分运用了想象力,创造了如“恶龙叫声”、“战斗声”、“开门声”等各种声音,最后完成了这个故事。
米可这种利用声音的方式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同时也让大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乐趣。
我认为“录音机”在影片中有很多的比喻,它是对“想象力、自由”的比喻,第一次,米可利用录音机把不同声音剪接在一起,完成了老师的作业,但是录音机却被校长收缴了。这就相当于校长把米可的“想象力”给限制了,后来唐老师就把“录音机”给了米可,这就相当于把“想象力”又还给了米可。
这好比是完成了一次“拯救”,校长想磨灭米可的想象力,但是唐老师却拯救了米可,让他继续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影片里充满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片段,有亲情、友情、同时也有关于教育方面的,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米可的父母把米可送到凯索尼教会的时候,她对修女说:”米可不喜欢吃青菜,希望你可以哄哄他,还有他睡觉的时候害怕黑,可不可以留一盏灯......”,等等各种嘱咐,她希望修女能够照顾好她的儿子,我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无奈。
米可母亲第二处,米可和朋友们编排冒险故事,被校长发现了,后来,唐老师找米可的时候,米可对唐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跟校长说录音机是你给我的。一听感觉有点好笑,但同时也表现了米可的担当,以及对唐老师的负责。
第三处:米可被父母接回家乡,他和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伙伴们没有嘲笑他,而是把他当做是一个正常人,把手帕遮在他的眼睛上。我看到了伙伴们的尊重和包容,还有善良。同时这也表现了米可虽然失明了,但是他没有失去探索生活的勇气与想象力。
03
此外,我认为影片也有几点不足:一、盲人小孩们的演技确实是很棒,自然、真实,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认为盲人小孩的走路太正常了,不像一个失明的人一样。
比如修女们带领孩子们户外活动,孩子们就像是一个正常人一样,蹦蹦跳跳地拿着球走出去,准确地走到有运动设施的地方。即便是他们再熟悉这些地方,我想,他们也会有走错的时候吧。
播放雨过天晴二是我没有想到,米可和女孩法兰丝之间的友谊,最后导演居然会把他们弄成恋爱剧情。两个人半夜坐在仓库里,互相摸脸,表白,令人吃惊的是,这十岁孩子们之间的恋爱方式居然这样的高超,的确是让我受教了。
还有就是我认为米可一个十岁小孩,对于突然一场事故导致眼睛失明,在盲人学校里我觉得他适应地太快了,没有表现出他对失明之后的痛苦、无奈。这样的话,前者失明的痛苦对于他后面他声音的敏感,两者的对比不明显、不强烈,就显得很假。
不过,总的来说整部影片较为真挚、感人,没有设定太高深的立意,反而是通过米可平淡的生活,把他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形式表现了他新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叙述了一个失明的盲人小孩,依旧充满追求梦想的勇气。
影片有个人的励志,也有对教育的反思,是一部很好的影片,值得大家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