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欣赏:曹雪芹为何改“之乎者也”为“者也之乎”(徐景洲)

2021-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徐景洲

比较红楼梦不同版本的异文,可以看出,曹雪芹原笔的精妙精准,一字千金,不可改易,可是程本却偏偏喜欢大删大改,像佛头浇粪,大煞风景。从中也可看出,阅读曹雪芹原笔的脂评本多么重要。但程本的妄改,是坏事也是好事,好就好在他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比较欣赏的最佳范本,就像我们比较赏析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之美,正因为有了“满”字,“过”字,“入”字,“到”字的选择与取舍,才有了千古炼字佳话的流传,为人们提升审美与写作能力,提供了极富启发性的绝佳借鉴与范式。我们从已经欣赏的几则红楼梦开篇案例上,可以看出曹雪芹起笔之高,高屋建瓴,匠心独运。下面就让我们一步一步,跟随曹雪芹的足迹,在文字的神奇与平庸的博弈比较欣赏中,步步深入,品赏沉醉那一路的无限绝美奇异风光吧!

今天的这一讲,讲的是曹雪芹为何把“之乎者也”偏偏改成“者也知乎”,熟语成语的词序倒置的艺术创新创奇的奥妙何在?

   曹雪芹善于活用成语,化用成语,他点铁成金,推陈出新,极大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艺术宝库。

在脂评本第一回,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讽刺世俗的才子佳人小说,他这样说:“且环婢开口即者也之乎。”将熟语“之乎者也”刻意改成“者也之乎”,词序的颠倒产生绝妙的讥嘲效果,辛辣嘲讽了这类才子佳人小说人物的虚假做作。但程本却将此句改成“更可厌者之乎者也”,增“更可厌者”,删“环婢”,改“者也之乎”为“之乎者也”,一增一删一改,神韵顿失,化神奇为腐朽。

甲戌本

“之乎者也”成语出自宋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之”“乎”“者”“也”都是常用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组词连用,意指话语或文章半文半白,常用来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食古不化,是贬义。这类庸俗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丫环婢女”极可笑地模仿其主人文绉绉说话,也喜欢张口闭口“之乎者也”。但“画虎不成反类犬”,竟把尽人皆知的“之乎者也”错说成了“者也之乎”。作者特意将“之乎者也”前后两词颠倒过来,变成“者也之乎”,更强化了讽刺效果。这些“丫环婢女”根本不懂文言而只会鹦鹉学舌、附庸风雅,假装斯文胡乱模仿,说话半文不白,文理不通,庸俗不堪,于是便把“之乎者也”说成了“者也之乎”,其可笑之态令人捧腹。

程本

“者也之乎”是作者成语妙用的创新典范之作,有点石成金之妙,令人拍案叫绝,回味不尽,也给人以如何语言创新、熟语妙用的诸多启发。一般作者会用“之乎者也”,讥讽也够辛辣,但远不如“者也之乎”深刻而新奇。因为说“之乎者也”,只能说明人物刻意装斯文,但还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而把“之乎者也”错说成“者也之乎”则是一点文化基础也没有,更不用说通晓文言文了,只能是不懂装懂的矫揉造作的乱用,更为滑稽可笑,当然刻划人物形象也就更加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化腐朽为神奇的令人回味无穷的生花妙笔。程本将“者也之乎”还原为“之乎者也”,自以为是纠错,却是典型的冬烘病。更拙笨的是,还将此句改成“更可厌者之乎者也”,增“更可厌者”,删除"环婢"。“者也之乎”即有“更可厌者”之意,何必点明,尽失其含蓄蕴藉之趣。“环婢”是“者也之乎”的说话者,是特指,更是删不得的。程本这一增一删一改,将脂评本的具体形象可感的描述改成了毫无艺术性的平庸之笔,实在大煞风景。

难怪有学者痛贬程本的拙劣。由此也可见程伟元、高鹗不是单纯的续书者,还是整理者。续书者一般不会改前书,而整理者则会在将别人的续书与原著修改得文风一致为目的,但程高本却多是妄改,佛头浇粪,出力不讨好!以此可见天才文学家的超凡特异,也知《红楼梦》深度阅读非要对不同版本有所了解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