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的《三分钟》,真的只有三分钟吗!社会热点简书电影

陈可辛《三分钟》——留守儿童心中之痛

2018-02-04  本文已影响94人  风啸山林
陈可辛《三分钟》——留守儿童心中之痛 陈可辛《三分钟》——留守儿童心中之痛

这是一趟从哈尔滨开往南宁的列车。

“我跑的这趟车是全国最长的一趟,一班跑六天。连着好几年都是过年值班,都错过了跟儿子一块过年。今天列车停凯里的时候,我妹说要带小丁来站台看我。”

“虽然,只有三分钟。”

陈可辛《三分钟》——留守儿童心中之痛

由陈可辛执导的这部苹果春节广告刷屏了朋友圈,说得是一个火车乘务员和儿子丁丁的故事,他们新年团聚的时间,只有火车停靠的三分钟。

陈可辛《三分钟》——留守儿童心中之痛

三分钟里,丁丁磕磕绊绊的背起乘法表,因为妈妈曾经告诉他背不下来就不能上镇上的小学,就更见不到妈妈了。三分钟的倒计时很快就结束了,乘法表背完了,车又该启程了。

短片令人感动,也让人欣慰,也反应了小人物在特殊境遇下的悲欢离合,但使人深思的是,片中的母亲作为一个乘务员无疑是合格的,但是她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而孩子也因为她的工作性质,变成了一类特殊人群—留守儿童。

而导致于他们尴尬身份的源头,在于他们的父母:

他们的父母或是在外进修或是挂职下乡,可这都是暂时的,而本片中的母亲角色是个乘务员,是长期工作在外,可以说是永久的...

片中的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的进行幼小对接,便吓唬孩子在自己回来之前,说如果还背不下来乘法口诀的情况下,就不让他上镇里的小学了更见不到妈妈了,影片中有一个虐心的情节:母亲着急要走听不了孩子背完整部乘法口诀了,便想趁着这个时候再告诫孩子,但孩子执意要背下整部乘法口诀,再加上孩子小姨的劝说,母亲只得同意,但她没有听完整部乘法口诀,孩子只背到“7×9=63”的时候,离发车时间不到30秒的时候,母亲怀着不舍上了车,而孩子也在关车门的那一刹那背完了整部乘法口诀,然后如释重负的与母亲相视一笑,母亲也笑了。

与其他的孩子相比,影片中的孩子无疑是最渴望团圆和亲情温暖的孩子,他可以稍作停留看看地上其他孩子新买的恐龙玩具,和其他孩子被父母爷爷奶奶爱包围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没有任何的犹豫时间,他不知道母亲在哪个车厢,只能在大人的大衣间穿梭抬头,渴望见到许久不见的母亲,与其他孩子物质奖励比,他更像是去奔赴一个与母亲的神圣的约定,一个谁也不能分享的小秘密,只有他和母亲二人的。

所以,在离别的车站背乘法口诀更像是一种富有仪式感和使命感的代际任务交接,中间夹杂着信任和希望。

从这简单的一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有非常渴望人关注的特征,他们大多自卑,内心敏感脆弱,内向孤僻,不善交际,心思也相对单纯,也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稍有不慎,甚至会被同龄人中的混混带跑偏,但影片中的孩子还小,也渴望见到母亲,而母亲在这里把一个简单的背乘法口诀的行为深化为一种两人都参与的使命感活动,孩子虽未背完有点口吃,她及时用拥抱化解了尴尬,鼓励了孩子,孩子也最终熟练背完,这位母亲还是是非常富有教育智慧的,这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把母爱化作一种无限伟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有帮助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的培养,细节习惯的养成,还有与人进行沟通能力的完善。而这也是留守儿童身上最迫切改变的地方。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最近有一个教师火了,他辞掉杭州30多万元年薪的体面工作,选择回到安徽老家拿出办起留守儿童教育。他叫尚举,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办“兜底教育”。为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水平,他在学校设置生活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还邀请优秀年轻人到校分享。

陈可辛《三分钟》——留守儿童心中之痛

除此之外,他还发动公益组织参与,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大学的实践研究基地。

除了提升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尚举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孩子健康心灵世界的构建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问题,除了常年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心理和情感隔膜,甚至还有部分轻微智障儿童,这些孩子对很多事情特别敏感,有的自闭不说话。对于这些孩子,尚举要求老师要同等对待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平时还要多一些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他还引导别的孩子不要嘲笑和歧视他们,和他们在相互玩游戏中建立信任和亲密感。他还与大学心理咨询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合作,邀请他们来校指导,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早日走出心灵的阴霾。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希望,毕竟留守儿童的父母服务社会,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要关心这样的孩子,让他们的父母可以可以安心的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全人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