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写作》哲思简友广场

评论│神人含混:写作美学批评(4.没有一个义人:圣经中的“人论”

2019-06-15  本文已影响84人  北岸一苇
评论│神人含混:写作美学批评(4.没有一个义人:圣经中的“人论”)
4.没有一个义人:圣经中的“人论”

圣经、圣灵启示的“人论”是:

第一,“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没有一个义人,连一个也没有”,“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罗马书3:18)

这话是真的,除了神-耶稣,世上没有人配称为义人、善人。因为,没有行善的人,只有作恶的人。首先是言语伤人、撒谎、诉苦、毒害; 其次是手脚等肢体的施暴犯罪,我们自童年始,就是“小法西斯”,长大了在校园施暴,成家了在家施暴,工作了在广场、街道、饭店施暴。

人犯罪的原因,在这里明示:一是对福音真道的不敏和无知,不知耶稣及其福音就是平安之路;二是人们的“怨神论”或“渎神论”文化的根源。前者是个人属灵的原因,后者是文化背景原因。

这可以算是对人类整体的判断。下面可算是对个体经验的描述:

评论│神人含混:写作美学批评(4.没有一个义人:圣经中的“人论”)

第二,“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因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马书7:14、15)

这里把律法与“我”对比,其目的是要说明,第一,律法是属于神出于神,神有其属灵的目的——让人知罪;我是属于肉体出于肉体,肉体亦有其目的——让人犯罪(罪的奴仆)。这就是,人明知按律法不该犯罪,但人因肉体的存在又必犯罪。在这里,就似乎有两个矛盾、张力的“我”:意志的我与行为的我。行为的我,并不听从意志的我;意志的我也管不住行为的我。

这是真实的,我们面对微信朋友圈的“众筹”,多少次心想“行善”,但有几回真的动了手指头打开“钱包”呢?按圣经,见了妇女起淫念的,就是犯奸淫了。(马太福音5:28)但是,我们又有多少次真的见了美女不两眼发直呢——甚至越是年长,越是贪恋少女妙龄。

美学家一定可以在这里给这些年长者见妇女起淫念找到美学的合法性:因为他们在少女身上,直观到了生命活力(时间)的无限性——这就是美; 由因为他们的年长,自觉生命有限性的紧迫,所以,他们才对这年少的生命活力(时间)特别敏感,特别“渴求”。

看,这样的美学,完全可以为强奸犯辩护。幸好,大约美学辩护还没有被司法采纳的惯例。这样看来,“无神论”或人本主义的美学,很难不或必然为肉体-犯罪辩护,“时空美学”也不例外。所以,“时空美学”可以称为“身体美学”、“肉体美学”、“生物美学”,但不宜称为“生命美学”。因为,耶稣基督才当称为“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不以耶稣基督为美之最终本体的美学,不当称为“生命美学”。

身体美学、肉体美学、生物美学等类美学,不仅可以为肉体-犯罪辨护(《金瓶梅》),也水到渠成要为屠杀辩护(《庖丁解牛》、《水浒传》),为诡诈辨护(《三国演义》,为装神弄鬼辩护(《封神榜》):只要奸淫、杀人、诡诈、装神弄鬼弄出了节奏、韵律——“无限”时空感。中国文学鉴赏家,也多是在这奸、杀、诈、装中把"四大名著"读出美来的,其中,袁行霈对林冲杀人的"精彩"片段赏析,还成了"范本"(《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编入了高中语文教参。

人的“作”而不“明”,“愿”而不“作”,转换成王守仁的“哲学”名词,也可叫“行”而不“知”,“知”而不“行”。如果,这就是人的道德真相,那么,所谓“知行合一”只能是道德假相。这样,“王守仁”其实是守不住仁。“王守仁”就是虚构或谎言或梦想。历史也显明,世上没有一个“王”守住了“仁”的。王守仁如果建筑"守仁"之学也不过是演义-装仁-弄鬼之学。

人为什么有两“我”相争呢?下文是原因。

评论│神人含混:写作美学批评(4.没有一个义人:圣经中的“人论”)

第三,“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马书7:21-24)

真相就是,人的身体、肢体不过是两“律”交战之地。这“律”可以理解为“律令”。也就是说,在人的肢体里,同时存在着两道相反的“律令”:

当有一个“律令”叫人为善的时候,同时就另有一个律令叫人犯罪。前者就是神的律(令),后者就是犯罪的律(令),这犯罪的律,保罗没有明说是魔鬼的律,但从“犯罪的是属于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约翰一书3:8)可以推测就是魔鬼的律(令);神的律(令)让人想行善,但同时,撒但的律(令)让人行不出善,反而行了恶。这就是人“作”而不“明”,“愿”而不“作”或“知行不一”的原因——背后是撒但与圣灵的争战。

为什么撒但要与神作对,因为,撒但原本是明亮之晨星,他想升到至上者的位置,与神争列,因此被神咒诅而坠落了。(以赛亚书14:12-15)但是,撒但似乎赢得了在人身体的上地盘,它操控人的肉体、肢体,因此,人体就是一个“战场”,人生就是一场"交战”史。并且,在这个战场上,最终是犯罪的律在我们身体、肉身上得胜,否则,我们的肉体就不会死,圣经也不会说“是已经卖给罪了”。(罗马书7:14)

评论│神人含混:写作美学批评(4.没有一个义人:圣经中的“人论”)

这就是人的真实光景。

如果不信耶稣是基督,不进教会听道-擘饼举杯吃圣餐-靠真理的圣灵制服那操控肉体的,人即使有行善之心志,也无行善之行动。并且,这种对操控肉体的撒但或其差役的制服,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持续不断的,直到我们在基督里睡了,肉体归于尘土,撒但才会最终离去。

在圣经中,虽有把污鬼从人身体里赶入猪群的事。但是,这同样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那从前被鬼附着的人,在被医治之后,他并没有听耶稣的话回家去,而是“在低加波利传扬耶稣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就是不传讲主“怎样怜悯你”的福音。(马可福音5:1-20)可见,那人的肉体仍然被另一个“律”(令)操控中,行不出什么善事来。因为,他没有回家去建教会讲道、传道,没有持续住在耶稣基督的真理里,而是离开村庄到外面的城市群去演说自己遇到的神迹奇事,博人眼球-“圈粉”去了。

要特别说明,圣经这样论人,不是说在人的内心没有一点善的意志存在,而是说,人行善特别的不容易,更不存在什么完全的一直的“知行合一”——即使有圣灵帮助,也不可能让人成为道德完全的人。行善都是偶尔为之,作恶才是人的常态化。所以,世上的所谓道德模范,只不过是把常态化的作恶之人,固化为-标签化为道德善人,其实不过是泥人、稻草人或纸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