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时刻控制好自己的边界,要学会“知止”

2022-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槃鹰

今天读到华杉老师的《华与华正道》,其中一段:

人在成功之后,在征服欲的驱使下,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一直到失控为止。

我的哲学,就是绝对控制自己的边界,这就是《大学》里讲“知止定静安虑得的“知止”。

只在自己这亩三分地里深挖,那边界外的世界就不要了吗?要的,但是不是我去抓,是等他自己来。

这就是“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得”,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什么是知止?

朱熹《大学章句》第一章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里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止是所当止之地,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至善之地。

那什么是至善呢,王德峰教授解释说:至善,就是到达此心纯乎天理之极的境地。

进一步来说,是把事情做成我们本身的生命情感的实现,真诚恻怛的求生,真诚恻怛的求爱。

知止,在华杉老师的的定义里是绝对控制自己的边界,只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修炼自己。

华杉老师只做营销、做广告,那他的边界就是营销广告,把这个事情做到纯乎天理之极的境地。

建立了最高的自信,就是知止了。

知止而后有定,立定志向,因为至善在我们的心里是本来具备的,人生的的信念就确定了。

定而后能静,志向确定,就不会心生妄念,不会有闲思杂念,是为静。

静而后能安,安是不被外境的环境干扰,心安,语默动静体安然。

安而后虑,虑不是机巧技谋,而是说从良知出发,详审精察自己所做的事情。

虑而后能得,得指做成了事情,但是这个做成事情的标准是什么?

并不是指外界世俗的标准,而是事情本身的标准,让天理成为现实的标准。

02 一点感悟

这样的境界真的很高,我自问是还达不到的。

我自问做事情闲心杂虑太多,追求外在价值的成功,而不能从天理、良知的角度来考虑。

从知止的角度来说,如写作,应当思索怎么样写文章,对读者有用、对读者有益,能有一些启发,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是为至善。

知道这样的方式是至善,然后确定人生的信念,去做。

定而后能静,不要有闲思杂虑,比如没人看怎么办,比如别人骂怎么办,比如赚不到钱怎么办诸如此类。

静而后能安,心安不为外界所扰。别人在出书了,别人写了一篇爆文,别人说干另外一个事情更好。

这些通通不去管。

接着是虑,即详审精察,从良知出发。

看看自己的出发点,发心是否是正的,利他的。

符合这个天理的就可以去做。

这样做了之后,就可以得到结果。

结果不一定是赚到钱,不一定是出名,但是在写作这件事情本身上面,已经是成功了,是合乎天理的。

华杉老师说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深挖,那外界的就不需要了吗?

不是不要,而是不主动去抓,而是等着把这件事情做到合乎天理,结果会自然来。

而且是一定会来的。共勉。

日更第28天,进度28/365,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日更是一种态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