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勰《辨骚》

2021-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河滨散人

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是对屈原的《离骚》及其所代表的楚辞作品进行批评的一篇专著。

《辨骚》 篇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离骚》 的历史地位, 把它摆在《诗经》 和汉赋之间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来看待。 之后, 列举了汉代文人对于《离骚》的不同态度。

刘安受汉武帝命作《离骚传》, 认为《离骚》是兼采《国风》 和《小雅》 的长处。

司马迁在人格品质上对屈原大加赞扬,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这与其自身经历是有关的。

但班固认为屈原受小人谗害投江而死, 不是儒家经典的大义,还指出屈原作品中有些篇目与经书是背道而驰的, 但对于楚辞文采方面的成就是肯定的。

王逸持与班固不同的观点,他说“《离骚立文,依经立义”,“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对《离骚》是充分肯定的。

纵观整个汉代社会文人对于楚辞的态度, 大多是从是否符合经义的角度来看的。 但对于这些论断, 刘勰认为是“褒贬任声, 抑扬过实, 可谓鉴而弗精, 玩而未核者也”。 他主张对某种观点进行分析评判不能妄加褒贬, 应该深入作品本身,了解其本质核心的内容, 做到“将核其论, 必征言焉”。

刘勰在《辨骚》 篇中提出“四同”、“四异” 之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所谓“同”、“异” 参照对象就是以《诗经》 为代表的儒家经典。

“四同” 即“典诰之体”、“规讽之旨”、“比兴之义”、“忠怨之辞”, “观兹四事, 同于《风》、《雅》 者也”。

“四异” 即 “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荒淫之意”, “摘此四事, 异乎经典者也”。

由此, 刘勰得出对《离骚》 的评价, “固知《楚辞》 者, 体慢于三代, 而风雅于战国; 乃《雅》、《颂》 之博徒, 而词赋之英杰也” 。

意思就是说, 《楚辞》的内容体制是仿效夏商周三代的诗风, 又杂入战国的时代内容, 虽然不及《雅》、《颂》, 但在辞赋作品中是杰出之作, 这是对楚辞历史地位的肯定。

在具体的楚辞作品上他认为,“观其骨鲠所树, 肌肤所附, 虽取熔经意, 亦自铸伟辞”,“骨鲠” 即为作品的思想内容, “肌肤” 即驾驭的文采, 虽然是在《诗经》 的基础上所作, 但能结合楚地自己的民歌文化形成区别于其他的风格。

刘勰将楚辞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并非诗的附属品来阐述, 既强调思想内容的教化作用,又指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是在用“诗教” 与“文章” 相结合的要求来评价屈原的作品, 尤其是肯定了文采艺术方面的开拓性成就。

刘勰在篇末总结出他为文的原则:“若能凭轼以倚《雅》《颂》, 悬辔以驭楚篇, 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以《雅》、《颂》 中所展现出的道义为创作的根本, 又不能失去楚辞所展现的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 就是做到道与文的统一, 其实这也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 的指导思想。

刘勰最后赞曰: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