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怎么理解?
2019-07-11 本文已影响190人
云水行者
壹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求知要不断地增加,求道却要不断地减少,越来越少,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
求道不同于求学,不是增加外在的知识,而是减去内在的欲望思虑。最后达到无所分别,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才可以随风而行,自然而为。
《道德经》第一章有言:“无名天地之始”。要能常常回到“无”这个根源,让后天产生的思虑情欲都放下,一切归零,方能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贰
我们一般人都会在某些方面偏执、于某些事情固著,舍本逐末,得一隅而失大体。这是人生下来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有限,接受的事物有限,所以往往出而不返。
个体处于天地之间某个小小的角落,生命中一时的得失即能让我们如痴如狂,恨爱交替,沉溺于片面的贪欲,而拿不起,忘不掉,放不下,看不开。
所以才有了无穷烦恼,无尽痛苦,产生各种身心疾病。
而唯有真正得道之人,才可做到不亢不卑,淡然自持,潇洒面对一切。
叁
修道要“损之又损”,不断放弃你的执著,减少你的偏见,而不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而可以站在宏观宇宙的视野,客观看待机缘变化,尘世兴衰。
客观分析万事万物,又要勘破看透,心不执著于是非利害。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如果可做到“一切归零”,也就可做到随时随地能出能入,能有能无,在事物与大道、现象与本体之间自由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