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开满鲜花的树屋散文心理

关于刘学州

2022-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李乐啊

  就像刘学州在爆炸的前一天非要去姥姥家一样,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显得魔幻。

每天都有热搜,我也几乎每天都在看,但从来不会评论什么。说起来好笑,我对微博上一些无法理解的评论,所做出的举动也仅仅是举报加举报。

  这个行为很可笑,甚至稚嫩,但这已经是我目前所能做的反抗了。

  前段时间,或者很长的一段时间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学生割腕自杀,其母亲利用舆论控诉学校、当地警方。声势很大,要求公理的声音也很多,我是其中之一。随着事情的逐步推进,我也从最开始的正义言辞热心网友,变成了最终的舆论受骗者受害者,甚至可以说是无知者。

  我很难过,羞愧,我讨厌这种被舆论裹挟的感觉。

  或许,有更多像我这般遭遇这般心境的人。

  我开始思考,大家都在抵制网络暴力,那么这股力量源于何处?真正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直到上个星期我开始读《人类简史》,借着最近的心理路程,算是有了一些想法。

  在第二章【知善恶树】中,作者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究竟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提出的缘由是因为,智人(早期人类)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也不是世界上第一种有声的语言。那么为什么能够最终征服世界的是人类呢?这两者之间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作者笔下人类的语言能力与日后人类的发展,壮大,统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理解,自古以来所有的文字、制度、法律甚至神,本质上都是通过记录人类的【语言】而来。

  有兴趣的看客,可以去看这本书,换一种维度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这就是作者认为人类语言的特别之处,也是最为强大之处。

  我认为,这或许就是网络暴力的实质力量之一。不论是三人成虎,还是众口铄金,其本质就是给一件原本的【事实】,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成为很多个【事实】的结合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也会分为对立的两派,有时还会衍生出第三派别,理中客。往往也是因为这个派别,会使得整件【事实】变得扑朔迷离。

  ps:对于这个过程,我更习惯于”编“个故事,有兴趣的看客等下可以去看下【热搜牛肉馆

  那么怎么抵制这种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力量呢,我想说,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能做到不被其裹挟,就是很大很大的一股能量。或者说,网络暴力就会失去很大的力量。

  这种裹挟,如何能避免呢?

  不知道列位有没有了解过【杀猪盘】,就是常见的网络诈骗,多是先建立情感,再进行诱骗。因为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多去了解。其中很多人都在评论,这么简单的情感套路也能让受害者(其中不乏大学生,研究生,职场白领等人士)信任,付诸情感不说还能被牵着鼻子骗走几乎所有积蓄。直到我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也算是消除了这个疑问【你之所以认为匪夷所思,是因为适合你的剧本没有出现。你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精通人性的高智商犯罪集团组织所建立起来的拟化人。】

  这个拟化人,不仅不在现实中存在,也不在聊天窗口中真实存在,她/他真实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或者说臆想之中。

  这是一个诈骗过程,同时也是犯罪分子对受害者的造梦过程。

  从个人角度而言,【言语】的裹挟,人们很难避免。

  因为对于绝大数网友朋友来说,不同【事实】中的【胡万】或者【六子】,也都会满足一部分人的喜好,同时不满足一部分人的喜好。因为有话语权,从而阵营变得成立起来,【事实】里的【胡万】和【六子】变得不那么重要。根据【事实】所拟化出来的【六子】和【胡万】,才变得有那么一点意思。同样的,根据【胡万】和【六子】,事实也可以被拟化成另外的【事实】。

  这个过程里,很多人刚开始也是对【事实】的本质是不怎么了解的,但是由于被其某一阵营所渲染,亦或是裹挟,开始有倾向性的去了解所谓的【事实】,也就是我在文章开头那个事件里扮演的角色。随着事情的推进,这一部分人发现事情不是所想的那样,他们所了解的【事实】并非【事实】,一部分人会闭口不言,暗自苦恼。还有一部分人,抛开当下的【事实】本身,投身于另一个”造梦“的过程。

  当一件【事实】无法摧毁的时候,就用别的“事实”来摧毁事情里的人,那么这件【事实】也就被摧毁。

  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大多数人都不是圣人,或者说都是有”污点“的。而对于互联网来说,找寻一个人的过去,这点我想不用多言。

  简单来说,就会演变成,这个事情你虽然没有做错,但你是个坏人,你不是个好东西。因为你做了XXX,做过XXX,所以你还不是个好东西,我骂人仍旧是对的。很混乱对不对,甚至可以说很魔幻是不是,但这些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感谢看官们看到此处,引用《人类简史》也好,杀猪盘也罢,意在说明这是一个共性事件。既然是共性事件,那就一定会再次发生,事实上,也从来没有断过。在人类直立行走起始,【言语】的运用就足够让一个部落变得强大。在现在这么一个通讯发达,社交便捷的今天,【言语】的力量甚至有着裹挟社会的力量。

此文旨在呼吁更多的人们辩证思考,拒绝【裹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