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7
2018-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冰颖子
这一章,作者想要表达的应该是“惩罚”与“强制力”的区别吧!
通过强制力是为了保证自己和别人的安全,而惩罚是对自己的与他人的不满,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别人服从。这样双方就站到了对立面,沟通就变得剑拔弩张,效果当然不会太好!即便因为惩罚,孩子“长记性”了,可能也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的“智慧”,这是大多数中国人认可的教育理念,尤其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有人说,中国现在是“全民富二代”的时代。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富养子女,物质条件普通的家庭也本着“穷谁不能穷孩子”的原则。说实话,我也是支持这个论点的人,我认为这里所谓的棍棒是家长对于教育子女这件事要有“选择”。
接触过很多孩子,我对一部分家长很……,他们一方面无限纵容孩子,比如孩子对父母大喊大叫,甚至动手打父母,“小皇帝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惩罚”得莫名其妙,孩子收拾书包慢了一点,家长嘴里唠叨着“这孩子怎么真么墨迹,你想干啥呀,能不能快点”,有的家长甚至上手抽孩子,他们的惩罚与其说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如说他们只是想让孩子长成她心里的样子。好多家长的惩罚更像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更有甚者,他们的出发点甚至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单纯是因为心情不好。
我想惩罚的危害就是因为惩罚与被惩罚者的不对等,身份的不对等,权利不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