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侃诗词花非花诗集中国诗词大会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白马侃诗文

《秋兴八首.其五》
唐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 班。

前几天有位名人被曝光他写的毛笔字一个字要三千块,与他合影要四千块。呵呵,经济时代,想法赚钱,不偷不抢,其实也无妨,只是有损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自己心中的偶像合个影,不亦乐乎地花个钱,满足了自己心中兴奋的奢望。愿花钱者肯定觉得值,甚至终身难忘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心思: 和某某名人合影了,见到了某个名星了,和某个大咖一齐吃饭了……没准会拍一张发到朋友圈里炫耀一番。这种心理,自古就有,比如诗圣杜甫。

杜甫一生最难忘的就是在大明宫献了三篇礼赋给唐玄宗。当时玄宗皇帝在那里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连祭三天。玄宗读了他的三大礼赋后圣颜大悦,让他待制集贤院,等待让宰相考考他后安排个工作。可这一下又因为李林甫作梗,没戏了。只是大明宫高大庄严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杜甫脑海里。

再后来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追随唐肃宗当上了左拾遗的官,一种向皇帝提建议,检查法令政策纰漏或失误的谏官。杜甫在长安朝里干了一年多,耳濡目睹了朝中的诸般事物,上至天子,下至公卿,殿中陈设,殿外气象。虽然他官从八品,但是能与皇帝见面,属于天子近臣。因而这也是杜甫从官生涯的一份殊荣,比起现在的一些人受到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要尊贵。杜甫每每想起都会很激动的。数年后,他和家人漂泊到夔州,寓居下来,并写了著名的组诗《秋兴八首》,其中的第五篇就包括了老杜对长安觐见唐玄宗和在唐肃宗朝中列班议事的印象和经历。

白马独家译诗: 高大的蓬莱宫殿正对着终南山,殿前承露盘的铜柱插入云霄。从西边似乎望见王母娘娘从天上的瑶池翩然降驾于殿前,老子从东方来经过函谷关时紫云弥漫,祥瑞一片。等到阳光照到天子的龙纹衮服时,作为屏风的雉羽扇缓缓地像云彩一般向两边移开,公卿大臣们就可以看到天子的龙颜了。如今我在江城夔州潦倒卧病,又到晚秋,少壮不再,岁已暮年。我虚托官名,只是当年在宫门内的朝班里我也被点名拜见过几次天子并同朝议事。

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这只是少数好汉守口如瓶,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在人前或在自己心里说想当年自己怎么样怎么样。想当年,杜甫杜工部在长安十年苦求功名,一朝凭诗名惊动京华。他献赋于大明宫,得到玄宗的垂青。那大明宫就是《秋兴八首.其五》里的蓬莱宫,唐高宗龙朔二年大明宫重新修葺后高宗改称蓬莱宫。

蓬莱宫阙对南山。唐朝时长安的皇宫从丹凤门楼往正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宫,这是按从南向北从低到高的地势顺序来建的。所以蓬莱宫位置在最高的坡地,一处往叫龙首原的地带。站殿前能远眺终南山,特别是晴天时候见南山如见自己的指掌一般清晰。这一句领起《秋兴八首》的“兴”字。在这里“兴”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杜工部因目睹秋景的廖廓和萧瑟,而引发作诗的兴致,浓烈的兴趣,读作xìng。因此,杜工部在本诗中以高涨的兴致描摹那雄阔巍峨的蓬莱宫殿为开端,然后以蓬莱宫为基点往南,上,西,东,四个方向望去,刚好对应诗的前四句。

因为杜甫第一次觐见天子唐玄宗就在这座大殿里,杜甫心里的那个激动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是怎样的兴奋。当时唐玄宗正在祭祀太上老君,太庙和天地,老杜就趁机根据这三天大祭礼的事件肆意挥洒他的绝世文才,写出三篇礼赋,献给唐玄宗,玄宗非常赏识。见玄宗龙颜大悦,杜甫心中也感恩戴德的对他抱起十万分的希望。因此,老杜心里对这蓬莱大殿可以说是终身难忘的地方。

蓬莱本是道教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宫是蓬莱山上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大明宫换了个名字即意味着皇帝们对寻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的痴迷。唐高祖李渊以老子为祖,因为老子姓李名耳,据说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人间化身,李渊就加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因此唐朝皇族绝大部分信奉道教,玄宗的两个胞妹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都是女道士。所以杜甫在诗的前两联里对蓬莱宫赋予了浓郁的道家文化味儿。

承露金茎霄汉间。承露金茎分别是仙人承露盘和以及托着露盘的高耸的铜柱,旁边建有迎接天上仙人的柏梁台。这些都是妄求长生不老药的汉武帝下令建造的工程。当时汉武帝以为将玉石研磨成粉屑,和甘露一齐服下可以长生。后世的唐玄宗也比较迷信这些,特别是他统治的后期。唐代的大明宫以及修缮为蓬莱宫的宫前并无仙人承露盘。这一句是诗人杜甫以借代的手法衬托蓬莱宫的庄严巍峨。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这一联承接首联,以可以望见西王母从瑶池仙驾降临蓬莱宫,又能望见老子从东方来经函谷关时紫气满关的雍容场面来侧面描写蓬莱宫阙的高峻气势。也暗合唐玄宗迷信于问道求仙,崇拜神明,朝政日废的荒唐所为。“东来紫气”是指老子骑青牛东来时紫气笼罩函谷关,语出《列仙传》中函谷关关令尹喜见关上紫气弥漫,料定有仙圣经过,后来真见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而去。而上联中的“瑶池降王母”则典出《汉武传》中所写:汉武帝在农历七月七在承华殿斋戒而居时见有青鸟从西方飞落殿前,东方朔解释说是王母娘娘将要从瑶池而来。

颔联所写的两件仙事都是道家典故。有评论家认为这其实也是在影射唐玄宗宠溺杨贵妃的事,瑶池暗指华清池。当年杨玉环曾在太真宫出家修道,后得玄宗宠爱,封贵妃后曾经出入华清池。唐高祖李渊把老子当作自家始祖并封其为玄元皇帝后,唐朝历代皇帝都依照高祖惯例而行,因此当时道教兴盛,随处可见道观。杜甫把在蓬莱宫可望见老子经函谷关一事巧妙联系起来,实则是对李唐皇帝的忠诚恭维,并无半点讥讽之意。这一联对句自然工整,用典殊妙,读起来觉得如亲见神仙于缥缈云烟中,灵气走动,慰为壮观。而这一联和首联均写的是蓬莱宫阙的外部气象,轩敞开阔,下一联则写的是蓬莱宫内的威仪凛凛的朝班阵容。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颈联写的是皇帝上朝时的仪仗顺序,这个顺序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萧嵩提出来的。萧嵩以为天子临朝入座前的举止不宜被公卿大臣瞧见,这样有损天子威严,建议用雉羽扇遮蔽住,等太阳升起照到天子的衮服上时再依序移开雉羽扇,令诸臣得见龙颜,彰显至尊。宫扇移去时如拨云见日,而恰好日光又照到皇帝穿的绣存龙形饰纹的龙袍上,金光闪闪,令下臣一睹即为之折服。这一联实际上仍然体现了杜甫对国君的忠诚与期待 ,对当年唐玄宗礼遇自己献赋,唐肃宗封自己为左拾遗官职的深切怀恋。这两句和王摩诘《和贾舍人大明宫早朝》中的颈联极其相似: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只是王摩诘的句子作为和诗,只描摹其朝班中的礼仪形式,味道冲淡,未若杜甫这两句情切如亲,感念君恩的浓烈味儿。

另外杜甫也有《和贾舍人早朝》的和诗,只是他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铺写早朝的庄严隆重,反而略显滞涩,这可能与当时杜甫的性格耿直,时局复杂,自己为官的环境有关系。所以杜甫这一联反倒是在一介布衣的思想里流露出他对当年早朝场面的热烈缅怀,从而体现了他仍有报国之心,却无奈已经岁暮矣!由此引出这一篇的尾联。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岁晚,既指一年又快到头了,也指诗人自己垂老的年岁。回首以前,慨叹不已,惊觉于病疴之中,怅恨可眼前的夔州秋景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然而仍然在神思百转中念叨自己,恐怕再也没机会到皇朝的宫门前听侯圣谕调遣,报效国家矣!

观杜甫《秋兴八首.其五》,深情炽怀于长安大明宫及宫中的早朝仪列,实际上是他老骥伏枥,壮心末已的心志。整篇句法几乎皆以谓宾格式为赋,少变化,如“对南山”,“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有人指出这篇诗的毛病在上尾叠足,然而杜工部字到意到,秋兴之兴,皆贯注于这一篇里,气成神韵,不可更改。作诗贵在意,律次之。亲爱的诗友,您认为呢?欢迎关注白马侃诗词!更多精彩,后会有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