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日记20,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差几何?善之与恶,相差几何?众人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载。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减少肤浅的技巧及杂念,从根本上增进自己真正的智慧,就可以能减少很多忧虑。刻意的增添、盲目的跟风,都会自寻烦恼。
应诺和逢迎,收到美好和丑恶,差距能有多大呢?所以别人所害怕的,自己也不能不畏惧。
畏惧的太多,所表现出来的与本心也就与相差甚远!众人迷惑名利,欲望攀升,心气浮躁,所以众人都兴高采烈的想是参加宴会,或是春日登上高台观赏美景。我却独守宁静,无动于衷,又像是疲倦的没有归处。
众人有你争我夺,大有收获,而只有我我却像是丢失了什么,在他们眼里我是多么愚笨,糊里糊涂的。
别人收获颇多后,不甘寂寞、大肆炫耀,而我却独自昏昏沉沉的。他们凡事精明灵巧,据理力争,我呢只是哑口无言,闷闷不语。深沉得就像海一般辽阔,像风一样不停息。
众人都有所他们的作用,只有我显得愚昧笨拙。
我与众人不一样,因为我以守“道”为贵。
年少轻狂,不予余力的的追求,善恶美丑相差几何?可能只在一念之间吧。世界总是纷纷扰扰的,本心不净,随之也就进化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环境使然,每个人或多或少的被影响着。何以至此?世界变化万千,既然有一席净土,也一定充斥无数的诱惑。
生活总会逼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逼着你成长,逼着你世俗,这即是动力,也是压迫,很多结果都是一念之间的抉择。生活里没有顺风顺水,谁都没那么优秀,有些事你无能为力,逐渐接受着本来厌恶的东西,甚至成为那个你讨厌的人,大费周章的以各种形式融入各类人群中,假装微笑,渴望被接纳、被关注,无非想让自己站的更直一些,想证明给那些看着你的人,你还不错。不经意间早早的就融入了这世俗的洪流中,只是有些东西早已被丢弃在了那个你曾摸爬滚打的泥泞不堪的路上,可能大多数人都如此吧!
有个亲戚家的小孩,从幼儿园起,开始被安排学乐器,圆号、横笛、声乐、钢琴,上学后又为了考试成绩参加各种培训,翻看堆积如山的参考书,大学后又是为获取各类证书日夜努力,毕业后绞尽脑汁进入大型企业了工作,如今又要找个条件相仿、星座吻合等等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之后继续为家庭为生计拼命工作,还要硬着头皮去参加各类应酬......将来对于下一代也许依旧会延续这套标准路径。这样人生真的就完美无瑕吗?不见得,也许依旧看不透,在被规划的路径上继续前行,也许内心早已破烂不堪了。
为何要如此?从出生起,世界上就早已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人心本无善恶,被利益左右了才会出现分歧。接触的人多了,也便大致了解了人情世故的运作方式,于是开始试着融入其中,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为了不被排挤,掌握着与各类人打交道的方式;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不断的掌握新的技能以便随时拿出来应对,无时无刻不在负重前行。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反而看得越淡了,也许正是攀爬过无数座山峰,经历过无数是非之后的恍然醒悟。醒悟后才会回归本心,看到生活的本质,才更愿意选择糊涂。。。。因此人们开始做减法,逐渐扔掉多余的东西,回归根本后,那些不愉快的,令人忧愁的念头也跟着散去了。常用 淳朴、安详来形容老人,似乎正是脱去所有世俗外衣之后,回归于根本,回归于“无”的样子。
衣服太多,出门前总要花些时间想想穿哪件;想法太多,抉择前总要想想如何才能顾虑周全;人情世故复杂,处事前总要权衡如何才能得以保全;多余的东西太多,往往看不透现实,做人简单一些,会排除更多烦恼吧!。
若是从一开始便能看清现实,一定会很孤独吧!热闹、喜悦、熙熙攘攘,一眼望去都是他们的热闹。无论开心、难过、得意、失意都只是自己的。镇定自若,处事不惊,种种的自白、自嘲、自述、自评,通通也只关乎自己,避开猛烈的欢喜,即使悲痛来袭也能坦然相待。虽显孤独,但更愿享受孤独,更愿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能够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