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并用做研究

2020-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水本原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用手”研究、“用脑”研究和“用心”研究。第一种就是动手做实验,但是如果在做实验过程中,只用了手,而没有用脑和用心的话,实验肯定做的一塌糊涂,实验结果完全用不上,说明不了问题。第二种“用脑”研究,我们大多都在这个范畴,“用脑”的表现是侧重对事物微观的把握,注重对技术性的、细节的思考,具体说就是眼睛看到的、手触摸到的,乃至各种感官能够体察到的,你按照各种感觉把它描述、整理、归纳、加工出来,最后做到概念化、知识化、理论化。按照科学的要求,这已经是很好了。但“用脑”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疲劳,尤其到了极致的情况下,达到“绞尽脑汁”的程度,这时候会损害健康,结果还不一定做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这里边缺少“用心”。研究结果和自己写的论文往往是形式上满足要求,实则读来无味。很多人写完的文章,自己就再也不想读了。

什么是用心研究?“用心”是能够宏观整体地把握事物,是对事物发生的背景、外在的关系等洞察清晰,能够创造性地将很多最初看似无关联的信息联系起来,达到最佳圆满的效果。再加上人生经验的积累,留心处处皆学问,这里有对事物分寸、火候等感性判断,各个环节的生克制化、融会贯通,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四气五味的配比,阴阳五行的运化,对系统问题的洞悉,等等…… “用心”的高境界,是“心有灵犀”,是深层次的创造,是带着感情和血性的,得到的结果或作品是入情入理、雅俗共赏、至简至易的;她的本质是活泼的,灵动的,更是健康的。科研人员,需要心脑并用,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和作品的价值。

是不是只有那些科学家、高层领导才需要“用心”工作,普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做到“用脑”研究就可以了?诚然,高层科学家和高层领导者一定要做到高屋建瓴、洞察秋毫,才能统帅三军立于不败。但对于普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来说,如果你能做到用心,你才会很快发展成一为科学家和领导者。每个人都有心,用心的时候就可以把科学研究做的更圆满。别说科学研究,就是倒茶送水,参见《会议室茶道》,用心和不用心结果就是不一样啊。

 如何做到“用心”研究?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心,他是圆满的存在,有自行圆满的特性,只要你提出问题来,他就可以解答。如果你没问题,OK,他就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静下来。其次,要将研究的问题挂在心上,装到心里。只要你把问题装进去了,不管你去逛商场、遛公园、睡觉,你的心都会工作,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被你做的别的事吸引走了。这时候,你的心忠实地接受你的命令:我现在不要解决那个问题了,我现在就是想玩游戏。于是,你就再也拉不回来你的心了。第三,你要与你的心实时交流,所以,你一定要静下来,关注心的变化,随时等待心所发出的信号。如果你不能静下来,它的信号会被你制造的噪音所掩盖。第四,如果你接收到心的信号,请快速用笔记下来。否则,这些信号可能会转瞬即逝。第五,要把记下来的内容,用脑将它整理成一篇论文,发表出来,完成你的心向全世界的表达。你的心需要你的脑帮他完成向全世界宣告真理的使命。第六,有时候,心可能会根据你的问题提示你需要给他输入一些信息,你就根据提示去找一些资料读、读、读,别担心读不懂,你的心会懂的。甚至你可以把问题暂时改为:这篇文章究竟说了些什么?你的心会回答这个问题的。然后再把最初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提起来。

不负心的忠诚和力量,珍惜脑的理性和逻辑,让两者结合起来,生命没那么辛苦,科研没那么艰难。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觉得写得有点不着调,你可能错过了珍惜自己、让自己伟大的机会。希望还能有一天,你能够通过别的途径感悟到这一点。

说明:本文是受博文《“用心”与“用脑”哪个境界高?》的启发,对部分文字做了保留,并结合科学研究的经验进行了改写,以便适用于科研人员和研究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