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且行且思

2023-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候花开_7090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是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年的第十一封信。信中说到,一群美国青年人,在法国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这些青年并没有对顶级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任何的兴趣,只是说了几句类似“黄河很黄”“长江真长”的“赞语”之后,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参观,似乎也完成了“到此一游”使命。

    朱先生对此极为费解。要知道,中世纪出版作品需要僧侣一字一划地认真抄写,一本书往往需要抄写一年多的时间。《蒙娜丽莎》的创作,也需要创作者自制画具自配颜料,没有三五年的时间很难完成。那时候的人想看到《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也需要和作者或弟子有交情,否则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图书出版已成为流水线的产品,就连美术作品创作也有了批量生产的影子,出现了太多“高产”的作家和画家,因此,人们对图书和艺术作品也失去了敬畏之心和向往之心。

      在如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脚步匆匆,心灵也难有片刻的安宁。美国青年不会在《蒙娜丽莎》面前驻足欣赏,中国青年也很少能在《兰亭序》《富山春居图》那里静心品读。在经典面前不能驻足,一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原本就没有艺术的基因,二是碎片化、娱乐性的目光早已固化了自己的思维,容不得高雅和经典走进自己的世界。包慎伯三四十岁时才有一次借阅到《十三经注疏》,而自己已近知天命之年,还没有完整地读过《论语》《诗经》,顿感是何等的孤陋寡闻,浅薄无知。

    现代科技之于我们的是匆忙,也有被匆忙裹挟的。匆忙之中科技带来的便捷又让人们巧妙地避开了困难,很多事情不需要费心费力也可以完成。于是,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起来,行动也变得轻便起来。殊不知,没有深度思考和拼搏汗水作为基础,哪里还有什么卓绝的创造。不“撸起袖子加油干”,《蒙娜丽莎》这样的艺术作品也不会成为传世之作。

    习惯于容易的事情大家都能做到,而挑战困难的事情则需要勇气和力量。现在学校里的老师是否也太贪容易了呢?很多老师不去研读课标和教材,不去进行教学设计,甚至不用制作PPT,一切都信奉“拿来主义”,用一节节没有思考、没有思维的课去填充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样一来,贻误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兴趣和未来,还有自己的生命与良知。

      每一位教师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教育生活中的“蒙娜丽莎”,我们切不可漠然视之,愿我们都能读懂她的微笑,读懂微笑背后的精彩与感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