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易经》很简单(连载35)
初六,师出以律,否(pǐ)臧凶。
师卦是带兵打仗,将在外的智慧。带兵打仗需要有高度的智慧,还有要铁的纪律,这个即使是不懂军事的也知道。出兵作战,不管是胜还是败,肯定都会死人,当然,带来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
军队一定要有铁的纪律,带兵的将领最为重要,所以历来对将领的选拔显得严格而又谨慎,毕竟,有时一战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有一部书叫做《将苑》,里面详细介绍了对将领选拔的要求和标准,以及作战的各方面条件的判断和调度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很有意思。
军队纪律的把控在于将领,“慈不将兵”。我们听到过很多有名的故事,比如岳飞斩子、穆桂英斩夫等等,都是说明将领对于军纪的严加执行。手下几十万人,大小将领都在那看着呢,这帮丘八哥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不要说战场上打仗了,就是闲着没事时也能给你搞事情。
有时看到一些电视剧里面,当将军的为了军纪,要杀自己亲人的时候我就受不了,所以我这种人肯定是带不了兵,当然我也没当过兵。还有周亚夫的故事,把皇帝挡在军营外,让皇帝老老实实按军营的规矩来。这是一段佳话,毕竟君臣都是明白人,假如皇帝老儿很有个性,一看来这套,肯定就直接下令把这将军给剁了。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严格的军纪,这里就不再说它的重要性,大家心里都清楚。“否臧凶”,“否”,是不好,坏的意思,“臧”是善、好的意思,否臧就是不好、不善的意思。军队没有纪律就会有危险,作战不利就是失败,搞不好还会全军覆没。
培养军队的目的就是守卫国家,出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胜利,军纪不严,胜算无望。将领的素质尤其重要,如同一国之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管理军队肯定要有铁石心肠,这种心态用在治军打仗上面绝对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可滥用,尤其是在对于战俘的处理上,如果还是用这种心态,很容易产生杀降的念头。白起坑杀降卒三十万,自古有云“杀降不祥”,很多人不信这个邪,但是最后的下场都不好,李广将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了凡四训》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没有滥杀无辜得来的善报: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动兵戈,肯定会有杀戮,但是杀和杀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得到的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你比如外敌入侵,这个时候就必须奋起抗争,你要是认为我不能杀生,那好了,敌人在自己的国土上烧杀淫掠,为所欲为,作为军人,这就是耻辱。
佛门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出家师父坐在船上,这是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高僧,有他心通的本领,就是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这位师父知道其中一位坐船的起了坏心,想到了晚上要杀掉船上所有的人以掠夺财富。到了晚上,在歹徒动手之前这位师父出手把他杀了,然后到官方自首。这个故事就是说明同是杀人,目的不同,救人和害人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将军,虽然手握百万雄师,但是也要有一颗仁慈之心,这就是一个将领的素养。有冲锋陷阵的勇气,也有运筹帷幄的智慧,更有侠肝义胆的救世之心。对违反军纪的肯定是要按军法处置,对于没有违反军纪的则要爱兵如子,只有恩威并济才能得到手下兵士的心。战斗力除了来自严格的军纪,还有上下一心的默契。
《资治通鉴》里说吴起为将的故事: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
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这里且说吴起对待士兵的态度,真真正正做到了爱兵如子,换来的当然是士兵的绝对忠诚。其实当兵的都是很讲义气的侠义之士,因为同在沙场厮杀,说起来都是换命的交情,那种情感也是无可替代的。万众一心,所向披靡。
象辞说道: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就是再次说明,军队没有严格的纪律,必定没有战斗力,出师凶险,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