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文

学习不是分数的模样,教育怎能功利的嘴脸

2016-06-04  本文已影响105人  曼天星
学习不是分数的模样,教育怎能功利的嘴脸

前一阵子,网络、微信朋友圈传遍因为高考减招,家长与教育部引发的强烈冲突。

身为过来人,深知为人父母培育孩子的不易,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可换个角度想一下,冲突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教育部触碰了家长们的利益:家长把对孩子的期盼,完全寄托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而有的家长甚至辞职陪读,一旦减招,很有可能心血落空。

家长们维权的心理可以理解,可是我们的孩子,每天从睁开眼就开始背答案、做习题,有时连觉都睡不好,对学习已然失去了兴趣,谁又来为我们的孩子呐喊?

学习不是分数的模样,教育怎能功利的嘴脸

每次路过一所小学门口,家长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分数成绩: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你们家考了多少?哎呀,某某又考了多少分,我们家不行……

曾亲眼见过一位妈妈,在校门口接到了孩子,孩子见面就要上公园玩。当妈妈的知道孩子这次考试只考了89分后,断然拒绝了孩子的请求,理由是不考到95分不准玩。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为了让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或者避免被打骂,逐渐学会了蒙骗家长。

有个亲戚的孙子上小学,楼上有个同班的小学生,家长规定考到95分以上有奖励,低于90分就会被家长训斥。这个孩子学习平常,为了避免挨骂,就学会了跟家长谎报考试成绩。

家长们对分数过分的关注,只能给孩子们错误的引导: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

家长们谈资里只有分数,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攀比之心。

当年儿子高考前,学校是三天一大考,测试天天有,熟人见面也都关切地问:最近你们家考的怎么样啊?谁家又考了年级第一……

原来我并不热衷孩子的分数名次,此刻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攀比,希望孩子考好让我有面子。每次冲动上来,我都极力提醒自己要淡定,千万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高中为了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加强对老师的考核,更是采取了量化的办法,把百年树人的教育工程细化:班级考上一本分数线的学生数,成为检验老师质量的唯一标准,考取多的奖励5000、1万甚至更多的奖励。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孩子们缺少睡眠缺少锻炼的时间,学习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机械输入,毫无兴趣可言。

而如今,这种对分数的狂热已经转移到小学阶段,把曾经还算轻松愉快的小学课堂,也搞成了功利性质的评比。

小学阶段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试,按校区入学,孩子们减少了学习的压力,本应有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由于教育局一纸全县抽测的文件,又让分数占据了学生课堂。

有学校规定,在全县抽测考第一名的,奖励2000元,个别学校甚至奖励5000元。

有的课程内容来不及讲解,老师就打印出来,让孩子死记硬背,有个孩子晚上背到10点,早上6点又要被父母喊醒了继续背书,曾经非常爱学习的小朋友,也开始对学习心生厌倦。

音乐、体育、绘画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目,教育局居然对这三门课进行笔试抽测,老师只好把相关的知识编印成讲义,让学生们死记硬背。

人的学习不仅限于学生时代,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习数理化知识,要学会自理,更多的学习是走上社会自力以后,要学习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经营好婚姻,如何做个符合格的父母。

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行为,而我们的家长与学校一起将孩子的学习乐趣,扼杀在童年的摇篮里。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什么课本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融入社会、认识自己,学会自立。

现在我们的学习教育,似乎就长着分数的模样,整个教育弥漫着功利的气味,分数成为检验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老师在功利的指挥棒下,只是一味填鸭式的学习灌输,早已偏离解疑释惑的教育轨道。真想大声呼吁:偏离的轨道何时能回归正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