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杀生
朋友送了几条活鱼,我把他们养在整理箱里,用滴水的方式,延续他们的生命。这两日,每天都时不时地听到他们跳出水面,噗通扑通地声音,心里暗喜。
今天,先生随机捞出一条鱼,准备成为我们盘餐中。我看着这条鱼,拼命呼吸,于心不忍,然后,和先生说了一声,把他又放回整理箱中了。
年岁大了,愈发不想杀生。都说,新鲜宰杀的更美味。这我知道,可以总是过不了心里这道坎。以前看着活蹦乱跳的鸡,活生生地在家里的储物室呆了十几天,直到粪便的异味让我们吃不下饭,我才把他交由他人帮我处理。
几年前,正直冬天,一条红尾鱼,在我家呆了一个月,后来,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放生了。
那日读《苏公坡传》,其中一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苏东坡的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苏公坡下学后,回家往鸟巢窥探。他母亲已经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
因此之故,数年之后,鸟雀知道在庭园里不会受害,有的就在庭园的树枝上做巢,矮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的小鸟,一连数日到他家的庭园去,苏东坡对这只小鸟记得特别清楚。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对活的生物,总是心存敬畏。一花一草总关情,一鱼就鸡不忍杀。
苏东坡后来入官入仕,被谪被贬,依然爱民如子,昆虫草木犹不肯伤,想必跟他母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春天,万物萌发,万千生命在孕育。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劝君莫打三春留情,子在巢中待母归。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鲁国的显贵孟孙,猎得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把它带回去。在路上,幼鹿的母亲 跟着秦西巴不停啼叫。秦西巴听它叫得十分哀伤,于是将幼鹿还给母鹿。看到秦西巴空手而回,孟孙十分生气,质问原因。
秦西巴说了三个字——不忍心。孟孙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把秦西巴提升为太子的老师。众人不解,孟孙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怎么会伤害我的儿子呢?”
秦西巴因恻隐之心,因祸得福。
佛教讲因果。我不是佛教徒,但也不杀生。摒弃杀戮之心,你放过的每个自然界的生命,说不定将来都会得到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