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味道

2020-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棵守望的树

小时候,每到中秋前几天,妈妈就会泡上几升糯米,泡到隔天下午的时候,再放到蒸笼上蒸。我们几个就在旁边等着,炉灶里柴火烧得通红,慢慢的香味飘出来,妈妈用筷子把米饭插几个孔,再小火蒸一会闷一会,等熟了,妈妈把上面的糯米饭拨弄到盆里,还会留一点米饭放在蒸笼里。这时候,我们有的拿着放了食盐的温水,有的端着芝麻粉,妈妈嘱咐我们把东西端好别泼了,可我们哪里听,边答应着边跑着来到石臼这,这时候已经有好几家在等着了,我们孩子们就在旁边玩着,闹着。不过,一看打糍粑了,我们一下子全聚过来了。打糍粑可是非常的辛苦费力,要两个人合力完成,一个人负责打,一个人不停地用食盐水抹石锤,打的时候中途不能中断,大人们汗珠都出来了,我们也看着糯米饭变成了白白的糯米团,放到撒上了黑芝麻粉的簸箕上,再用力摊开,两边都染上黑芝麻粉,这样做出来的糍粑,口感细腻而又柔韧。第二天早上,用香油煎上一锅,能吃上好几块。打糍粑回来,正好肚子也饿了,锅里留下来的糯米饭配上咸菜、腌辣椒片,很美味。现在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可是每年过中秋,总觉得,吃了糍粑,才是过节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