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教育,是什么模样的?
文/南儿飞 公号ID:flyhigher2002
01
最近烧脑的事情不少。学习、思考、行动,感觉时间不够用,脑子不够使,精力达不到,执行跟不上。
为何这般不淡定?反思的结果,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了解,无法把想要的、喜爱的、能做的,合为一体。所以一直处于不断拷问内心的自我探索之路上,难免急火攻心。
究其根源,除了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离不开教育上的缺失,导致从小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习惯性地不接地气。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现在成绩好、将来工作好就行,至于自己喜欢什么,那是不需要考虑的。
反观北美的小学教育,我受到不少启发。
02
活跃的思维、实战的能力,不是老师或教科书教出来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和行动,干出来的。
教育,必须是要接地气的,必须要从娃娃抓起。
女儿一年级的老师,很鼓励孩子们在班里开各种Shop:银行、餐馆、杂货铺等等。自己写个牌子,贴在书桌前,就开张了。然后店主招兵买马,各种花式经营。
女儿最初开的是星巴克,之后陆续开过银行,跟同学合伙开过商店,当过Boss,也当过员工。经营思路越来越丰富,比如,开出更高的工资吸引人才、给员工打分评级调动积极性、设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做活动做宣传推广产品等等。
最近,又别出心裁开了家美甲店。一呼百应,呼啦啦招来了全班一半的同学应聘入职(包括几个男生),开心得不得了!
结果过了两天,问题出来了:没有顾客。
美甲的用户群是女生,而班上大部分女生都来工作了,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位女同学,对美甲不感兴趣。
女儿分析,问题出在,事先没有做好市场调研。愿意来工作的人多,愿意买单的用户群体却不知道在哪。
接下来就拓展思路,要把生意扩展到全校女同学,不能只局限于本班了。所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店员们”就分头在校园里做宣传推广,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
不能不感慨,这么小的孩子,已经在积极努力地思考、行动,并且自发地进行复盘、优化商业模式。
北美的教育,确实给孩子们提供了足够宽松的环境。孩子们从小就受到鼓励,模仿成人,去体验真实世界的困难和失败,主动思考和纠错,大大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行动力和团队战斗力。
这些孩子,将来到社会上,即便不能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也都会过得比较自信,不会患得患失,过度焦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
03
低龄的孩子,还有很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
比如,在家门口摆个小桌子,放上几杯柠檬水,提供给口渴的路人。大家一般会付钱喝水,作为对孩子的鼓励。
大人眼里很简单有趣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意义可不一般。
首先,孩子得动脑筋,琢磨勤工俭学的途径。什么样的生意,既方便立刻操作,又能满足别人的需求?
其次,锻炼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要勇敢地站到路边,就得放下心理包袱,不怕笑话、不怕被拒绝被无视。
再者,路人喝水给钱,这些鼓励和支持,给孩子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让孩子懂得感恩。
而且,冒着烈日,站在路边卖水,孩子体会到赚钱不容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只要你愿意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有些家长,周末会带着孩子到公园里做公益活动,比如拣垃圾。由孩子去公园里招募志愿者,而愿意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大人小孩,都能获得一些小零食、小礼物。
孩子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勇敢走出去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社交能力,也通过彼此的互动,传播了爱护环境、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外,学校也经常组织一些卖蛋糕、冰棍、手工作品等筹款活动,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或学生外出活动经费。出售的商品,有的由家长们赞助,有的是孩子们亲手做的。摆台卖货,则由高年级的学生承担。
通过这些非常接地气的活动,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必备的生存能力,养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备了强大的执行力。对他们来说,学校从来就不是象牙塔,是跟社会无缝对接的。踏出校门,适应社会,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人生哪一课,都不能缺。缺了的,早晚还得返回头去补上。
真正接地气的教育,会帮孩子在成年后,减少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困扰和损耗,才有精力和情怀,去改变世界、造福他人。
南儿飞
经济学博士,坐标北美,专注女性成长
一起学习、赚钱、带娃、变美
做优雅快乐、精神独立、财务自由的女人
长按二维码
关注这个温暖有力量的女性成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