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藏书章
一枚藏书章 文:张松
我一直认为印章是最能代表汉文化神韵的符号。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印章馆,从秦古玺到明清石章,应有尽有,即使只是浏览,你也能从那一刀刀的刻痕上,感受到先民们朴素、单纯的情怀。如果你能停下匆匆的脚步,驻足凝视,那材质、造型各异的印章,藏纳世间万象,蕴含着古人的心性和智慧,那是一种神秘的力量,透过橱窗,到达你的内心。
种类繁多的印章中,我最喜欢藏书章。晴窗展读,或泛黄,或洁白的纸张上,一方朱红的藏书印章使书神采倍增,别有一番趣味。我的第一枚藏书章是姐姐同事在我上初中时送给我的,4厘米见方的寿山石上雕着一只瑞兽,印面刻着“张松藏书”四个大字,现在看来,无论是石质还是雕工都属下品,但少年时能拥有这样一方大印,并钤盖在各种书上,顿觉读书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不知是喜欢读书,还是喜欢给书盖章,只知道那段时间家中的书添置了不少,也渐渐养成了我读书的习惯。慢慢长大了,觉得那枚硕大的藏书章与书极不协调,也就随手乱丢了,但庆幸的是没有丢掉阅读的习惯。直到前几个月才在抽屉的角落无意见到那枚藏书印,它与一堆杂物混杂在一起,没有精美的锦盒装裹着,但竟奇迹般地毫无磕碰,我实在难以想象几次搬家中,它为何没有被我遗弃,又如何躲过坚硬之物的冲击,我有些愧疚地将它轻轻捧在手中,仔细端详,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它身上留下什么痕迹,它依旧保持原状,即使主人早已移情别恋。
去年有幸得到浙江的顾欢一为我刻的一方藏书印,石头是极普通的寿山青石,上端打磨成弧形,用元朱文刻“张松珍藏”四个字,静雅秀逸,工致隽美,让人爱不释手。每当遇到自己心爱的作品及印刷精良的字帖我才会庄严恭敬地印上。先是认真在书名页仔细寻找最合适的位置,用印规标记,再将藏书章从锦盒中取出,用印面轻轻拨着印泥,将印章平稳钤下,垂直均匀用力,上下左右略微倾斜,用力钤下,然后揭印,当那细腻稠厚,鲜明沉着的红色跃入你眼中时,你会为书与印的这次亲密接触倍感欢喜。有时也耍个小心机,在书中某个固定的页码也钤上一方,位置与书中内容若即若离,只为了再次宣告这本书的所有者。只是常常在阅读时邂逅到它,多看上两眼,平添了一丝趣味和雅兴。
为心爱的书钤上一枚藏书章,真是风雅无边之事。这如散落身边的珍珠的传统文化我不仅要捡拾,还要将它们串成最富美丽的项链送给我的学生们。为每位学生定制一枚藏书章的念头自然而然就从脑海里浮了出来。经过半个多月的制作,由老六2班家长捐赠的爱心基金出资制作的藏书章终于寄到了,43枚包裹在红色锦囊里的印章整齐地放在纸箱中,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一取出,查看,核对,石头和雕刻都还让人满意。周五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带着印章走进教室,可粗心的学生谁都没有发觉。上课的内容当然就是介绍藏书章,我从藏书章的意义讲到样式,学生们在我故作平静的语气中并没有发觉今天的语文课有什么异样,当印有我的藏书章的书出现在大屏幕时,他们的眼神中开始流露出了好奇。好奇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我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枚藏书章演示如何钤印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过来了,齐刷刷的眼神能让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天生对印章是有亲切感,因为它符合我们的审美情趣。定位、拨泥、按压、揭印,每个环节我都做得很虔诚,他们也看的那样仔细,教室的安静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当“张博皓藏”四个字出现在语文书封二时,全班一下子惊叫起来,他们一定没有想到这会是一枚同伴的藏书章,博皓同学张大的嘴更是久久不能闭上,所有羡慕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位幸运者,当藏书章交到博皓同学手中的时候,我感觉他还有些迷糊了,而学生的呼叫声中充满着强烈的羡慕嫉妒恨!幸福的孩子被掌声送回了座位,这种快乐就像当年我拥有第一枚藏书章一样,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总让我们在某一个点上感同身受。我环顾了全班,顿了顿,此刻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投向我目光的压力,期盼,期盼,还是期盼。我按捺内心的激动,故作平静地说:“假如……大家都有一枚呢……”我的话还没有说话,已经被他们的呼喊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就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不要再卖关子了,我依次为他们分发藏书章,他们竟不约而同地向我行九十度鞠躬并双手接过,这是对老师的感谢,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膜拜!教室里再度恢复了平静,学生们虔诚地解开包装,小心地在手中摩挲、端详,此情此景,我听到了文化所奏响的最强音!
印者,信也。印在学生书中的藏书章将是他们一生与书为伴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