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生命的意义有感

2019-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田安荣

      昨天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段生命意义的读书解读,印象和感触很是深刻。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犹太心里学专家在二战中被德国纳粹关进集中营的苦难经历。这位心里学家从小一直在他的家乡长大,通过他的努力最终拿到了可以去美国的签证,家里人都很高兴,去美国意味着他可以继续深造,在心里学方面的事业可以得到更高的发展机会,但这意味着他将离开他的父母,父母无人照顾,于是他经过最终考虑,决定放弃美国签证,就在自己家乡。可是过了不久以后他们全家,包括他的妻儿父母都被送去了纳粹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们受尽折磨,之前所创造的荣誉以及成就都是浮云。在进集中营时,他们被要求脱的精光,人们有的只是肉体和脑子里活下去的信念。在集中营里,他们每天要进行大幅度的体力劳动,而且每人只有一点点面包,9个人睡在地上只有一个毯子,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食物的极度匮乏,他们每个人都成了皮包骨头。而且里面的管理人员对他们殴打辱骂,所有人都成了冷漠的动物,大家已经不怕生死,生理需求也仅仅局限在一丝丝的面包都可以高兴很久,身体不好的直接被纳粹送入焚尸炉或毒气室。每个活着的人都超过了所谓的医学生命极限。

    就这样在不知能活多久的情况下,这位心里学家凭借着对以后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最终他赋予了这场苦难的意义。他想象着以后出来和家人团聚的情景,想象着以后在大讲台上分享他的次难得得经历,这样的经历是他研究心里学最好的经历。最终他凭着坚定信念赋予这场苦难意义中午熬到了被释放获得自由的那天。他出来后,接受了家人全部离世的痛苦。用了不到9天的时间就写成了《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最终畅销全球,成了激励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大师。他在也活到90多岁才离开人世

    听完以后,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痛苦对比这位心里学家真的不算什么,有时候很多苦难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到的,但真正苦难来临之际,我们能做的就是赋予这场苦难意义,有句话说的挺好,那些打不倒我们的,最终都会使我们坚强。在苦难面前,我们应该寻找到让我们振作的希望,只有对未来有希望,有爱,有期盼才是我们生命持续的原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