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一二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19人  ElenaQu

我不清楚他人是否也会在夜深时反问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哪里,白天如此忙碌就算是挣钱又是为了什么,没有灵魂的工作是否还有必要去坚持。

至少这几个问题,是一直围绕在我脑海中。我觉得现在状态是,张口闭口都是谈的钱,利润多少,赚不赚钱。当这所有一切都只是为了赚钱,而没有其他时,有很多时候觉得很乏味。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很多公司喜欢给年轻画饼子,又或者是打着提升自己,能提供更多上升空间的理由。本质还是直指能赚的多少收入。

如今也工作这么多年,也不会有人再在我的面前画饼子,实实在在的利润和收入,以及市场占有量,都是可以分析出来。

但当这一切都如此赤裸裸时,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如此干瘪。

我的另一个思维也告诉我,别在中国谈所谓的梦想,能有利润赚到钱,就已足够,还奢谈其他什么水中月的事情。也有可能如今尚未成家,没有下一代的压力,从而个人主义偷偷在心里作祟。

最近吴军博士上新了他的新书《态度》,是集合了他写给两个女儿的家书。从内容可知,大女儿已上大学,考取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二女儿约莫还在读初中或是高中。

两个女儿从小在父母的带领下,受过很好的教育,不管在科学、计算机、文学、音乐、体育、艺术等各方面都大致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熏陶,还是在社交、心理上,有这样的父亲在背后作坚强的后盾,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不少弯路。

通篇看完,是实实在在的高阶知识份子、社会名流、有声望且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人写给下一代的家书。看这本书的受众,估计有一部分是家长,想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还有一部分是在学校或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

最大的感受是,羡慕。羡慕信中的梦华(大女儿)和梦馨(小女儿)有这样一位负责任且尽心的父亲。暂且不说他的见识,能有心关注自己女儿成长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并且有开放的心态的父亲,让人羡慕。至少还有很多人连基本的家庭和谐都保证不了,哪还有时间管孩子,有的孩子要求不多,在健康的家庭下长大就已很欣慰。

另外,书中提到的做事格局要大,举例说,为什么谷歌苹果脸书这样公司能赚更多的钱,而那些看似很多只赚不赔的交易公司却做不到。前者格局大,因为能改变世界的事情一旦做成,自然利益很大。

书中很多问题都是在本身条件很优秀基础之上谈论,相比,我平常想的问题,无非是“人穷志短”的芝麻绿豆事。

怎样从“一个阶级跨越另一个阶级”的问题,从古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吴军博士在《见识》里提到过,若把阶级分为十级,努力拼搏,从四到六还是很有可能,但想一下从三到八九甚至十便破有难度。

贫富差异大,教育资源不平均等各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再加上如今信息对等性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内心矛盾愈重。如何让自己在当下的状态能不产生戾气,整理好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不放弃进步,同时在当下那个阶段感觉到幸福,反而是更值得自己研究的问题。

国内把很多探究心理的书分类为心灵修养,看完后,多少有点玄学和鸡汤味道。但米哈里描述的“幸福”(书中称为心流)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毫不迟疑,投入25年时间,研究这个久未有人触及的心灵现象”。

我正在着手写的这篇文字,感觉有点乱,但实际上是描述了为什么会看米哈里《心流》的原因。如果觉得生活中缺乏那么一丝内心的喜悦,或是时常觉得空虚,我觉得都应该看看此书,能帮你找到科学解释。

这本书,早在1990年便已出版,中信出版社2009年才购买了版权,且因为翻译的准确,中文版此前几经改名,最后才确定为《心流:最有体验心理学》。

有再多的不能述说的困难和痛苦也好,至少自己在慢慢化解。我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想法和对自我的暗示,因为冥冥中就影响着我的想法、行动、行为和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