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神
【文章标题】:引子、主题及文章体式
【阅读书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文章编号】:145~166
【作者信息】:王荣生
【打卡内容】:一、《晏子使楚》读后感
人对于失败总是带有一丝恐惧的,《晏子使楚》是我一次教师招聘面试的考题,那次考试我以0.1分败北,所以心里对《晏子使楚》总有一些害怕,不想面对,也不想去研读。好在这两年教低年级,可以不用直接面对。今天看到是窦桂梅老师的课例,心里特别欣喜,因为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窦老师的课例。还是一样先看文本,想一想自己的思路。这篇文章讲了晏子出使楚国发生的三件事,原本楚王准备欺侮晏子没想到吃力不讨好,最后都被晏子的聪明机智扔回去了。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的是梳理课文和通过事例介绍人物的写作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不卑不亢的态度。(当然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不管怎样学习至今也要学着裸思,要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二、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1.尊重的三层进阶令我震撼,因为窦老师的格局令人倾佩。虽然我感受到人要时刻保卫自己的祖国,可是我没有想到用尊重来作为主题,而且还有三层意思。
2.小学的课堂更“简单”一些,或者说线条一些。所以课堂环节是“抓课题,隐含主题”“抓文字,铺垫主题”“研文学,深化主题”“理文化,解构主题”应该说小学课堂我们能够用简单的文字来概括环节。
3.抓课题,隐含主题中背诵古诗入手(这非常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不仅巩固学习也培养他们阅读积累的习惯,我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这样尝试。),特别令人拍手叫绝的是《墨梅》结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仅用来肯定班上的同学,也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契合。一举两得!总结出“规圆矩方”观察“矩”。认识“晏子”,知晓“子”是对有贡献的人的尊称。这也奠定了后文楚国不尊重晏子的无礼之处,古人讲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双方在规圆矩方上差别显著。
4.学生顺利梳理出楚国无礼于晏子的三件事,但最后楚国又不敢不尊重晏子——尊重晏子的才华。
5.抓文字,铺垫主题,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读一读,说说晏子的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对比古文进行学习,积累“比肩继踵”和“张袂成阴”两个成语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6.研文学,深化主题,怎么看晏子的话?是在玩文字游戏还是有智慧?这样的研讨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阅读体验。“看了看”对比韩信和晏子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有对象的进行对比学习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有自己的体悟。晏子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所以晏子的行为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他背后的齐国。
7.理文化,解构主题中又抛出“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你赞成吗?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内在实力的人。最后《三国演义》片尾曲结束,升华主题,引发思考与震撼。
三、王荣生教授评课
(一)课例阐释:关于选文的定位
1.选文的四种类型,“定篇”“样本”“例文”“用件”这里又加了一个“引子”。窦桂梅老师倾向于把语文教材当作“引子”的,而且在“什么”引起“什么”上,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自觉的追求。
2.窦桂梅老师对选文的定位是以下三点:对“语文”的认识,涉及主与次的问题。“语文当为心灵奠基”“我们最终的语文价值取向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不是就语文而学习语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涉及先与后的问题。学习文章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语文教学应先从内容或人文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基本框架是“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这框架也可以是我以后上课的思考线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涉及什么引起什么的问题——引领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最终落脚在情感的深化、思想的磨砺。
(二)课例阐释: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1.文字后面的东西,窦老师叫主题,主题具有特定的内涵,一篇文章或一堂课的中心主旨。主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要指向切身的理解。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
2.怎样进行主题教学:对于有缺陷的课文,用补充或修改等手段“美容”教材;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要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
(三)问题探讨:关于文章体式及其阅读方式
看完窦老师的教学实录,真的是震撼,文章“幅员辽阔”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不断研讨,教学时从对人的尊重到对国家的尊重层次分明,内涵得到诠释和升华。我自己领悟都领会不到这么分明。所以还是要多思考,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