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桃花源记》3

2020-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身书生气

教学目标:

1读出人物的情态和立场。

2读出作者的美好理想。

教学过程:

一、读出人物的情态和立场

研读第三段,根据这段内容,完成一个小剧本的创编。注意角色分配,适当加入人物的情态、动作。

小剧本可以这样创编:

桃源人:(探询)现在是秦朝的第几世皇帝了?

武陵人:(惊讶)秦朝早就灭亡了!哦,你们还不知道?

桃源人:(同样惊讶)什么?秦朝已经灭亡了?

武陵人:(恍然大悟)你们还以为是秦朝啊,秦二世太残暴,秦朝早就灭亡了;秦朝灭亡以后就是汉朝;后来汉朝灭亡,又是三国;现在已经是晋朝了。

桃源人:(瞪大眼睛不相信地看着渔人)这么说,你是晋朝人了?

武陵人:(点点头)是啊。(羡慕)看你们多好,多安宁啊。

桃源人:(满足)就是呀。这么说来,外面的战争一直不断?

武陵人:(满脸忧戚)怎么不是?哪次朝代的更迭不是以战争开始,以战争结束?

桃源人:(双手合十)感谢老祖宗,把我们带到了这样一个幸福安宁的所在!

二、读出作者的美好理想

1.有人说,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桃花源是“似有实无”的,你这样认为吗?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支撑你的观点。

明确:桃花源确实“似有实无”“有”课文写得已经很明确,“无”则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

: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这片桃林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的呢?这样奇妙的桃林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神秘的桃林不是“晋太元中”刚刚生长出来的,桃源洞口也并无阻挡,为何以前没有人发现呢?

(3)语言是发展的,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几百年,为何还能与武陵渔人顺利交谈?(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既然他们已经与世隔绝几百年了,怎么可能会穿着和外面世界中的人们一样的衣服呢?很显然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处矛盾。

(5)既然“处处志之”,为何“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若真

有其地,不可能如此。显然作品是在有意暗示读者: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2.陶渊明为何要给美丽的桃花源蒙上这样一层神秘的面纱?请结合助读资料谈一谈。屏显:

(1)陶渊明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

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2)陶渊明所生活的年代,政治上十分动荡。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用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篇文章大约写于永初二年,即刘裕杀害晋恭帝篡位的第二年。

(3)《桃花源记》所写是一个理想的农业社会,无政府组织,甚至无诗书历志,只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明确:陶渊明对刘裕政权不满,对现实社会憎恨,但是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手中

的笔来抒写情怀,刻画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作者给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可能是暗示读者:这美好的境界在现实中是并不存在的。

三、收束全课

美丽的桃花源,不仅寄托着陶渊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且已经演化成了人类精神失意时的避难所,成为抚慰人类心灵的一处胜地,人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人会世世代代寻找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