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异乡的触动与反思
关于旅行,总是被赋予很多美好的期待,其实真正改变我们的不仅是万里路,更多来自它们带来的触动和思考。读完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让我在“哦,是这样啊!”之余,还想记录下与之相关的点滴。
关于狗狗,我有所了解的是它们在导盲、缉毒和辅助刑侦方面的出色表现。芝加哥宠物治疗中心让我们看到了犬类温和耐心的一面。经过训练的犬医生通过不厌其烦地舔偏瘫后遗症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手指,帮助他们康复。还能以无条件的信任和友善感化监狱的犯人,使他们迷途知返。这些治疗犬的聪明程度也令人吃惊。在一个帮助病人体验成就感建立自信的科目中,病人教治疗犬打篮球,治疗犬要乖乖跟着病人的脚步,一点点进步到最终掌握。而事实上这些犬早已学会相关动作,只是假装不会来配合病人,以达到预期疗效。最近,电影《一条狗的使命》正在热映,感动了无数观众。我在想,那些做为宠物的狗,是不是还有许多潜能未挖掘?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被父母以“都是为你好!”为由代做选择,不可否认他们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而作者在旧金山的一所条件极差的新移民学校,看到的因孤独而冷漠的孩子们,让我深深心疼!他们的梦想还未成形就已折翼。被迫离开祖国,又因父母的自身条件生活在底层,父母早出晚归地辛苦打拼,无力关心孩子的内心,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陌生的一切带来的挑战,不满的抗拒只得到“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沉重答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他们,未来就一定比在国内好?真正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和质量并不是生活在哪个国家,而是有自信有希望有满满的爱,让他可以安心做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8187/982a995ca4d1c9a2.jpg)
弥漫着安神的藏香和舒缓宁静的氛围,有细致耐心的看护,有专业的冥想训练,让每位入住的人平静安祥有尊严地走向死亡。这就是成立于1987年,坐落于旧金山佩奇街273号的禅宗临终关怀中心。而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是上门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以“让死亡回归家庭”为宗旨。我觉得,对临终关怀的重视,更能体现对生命平等的尊重。为此我百度了一下,原来国内1987年就有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2006年4月,还成立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开始重视这个领域的发展。近距离接近死亡,思考生与死,是每个人必做的功课,它能让我们活得更从容。
艺术的力量比我们了解的大得多。这是我读完《面具后面的脸》之后最强烈的感受。 新墨西哥州,乔治·奥尔夫博物馆附设的女子艺术学校的创办者们认为,艺术对于成功更为开放和宽松的标准,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及其带来的自信,对一个人发展健全的人格极为重要。艺术学校的练习更有心灵疗愈的作用。比如“面具后面的脸”,让孩子们做一张面具,正面是他们希望自己在人前呈现的样子,后面代表她内心真正的面孔。这种艺术创造是比语言更有力的渲泄方式。还有一幅命题画,画自己80岁的样子。这个逐渐绘画的过程,对她们反思自己的人生将怎样度过,甚至怎样对待老人家都会有深深的触动。文末作者说“艺术不仅是技术,更是灵魂的栖息地。”深以为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3868187/084c587c4c901ada.jpg)
提到《在北欧的游轮上》这篇。是因为一位加入冰岛籍的中国人,谈到自己的婚恋时,把跨国恋所面临的文化差异比喻得非常形象有趣:“文化这个东西,像胃一样,换不掉的。”所以尽管迷恋冰岛姑娘的美丽果断,终究想娶位中国姑娘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