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与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丽萍心理工作室
荐读丨与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

11月9日至11日,我们夫妻俩一起参加了王剑飞老师的“萨提亚模式青春期孩子父母成长工作坊”。课程结束的几天里,我一直在疲惫的状态中,尤其是11日课程结束的当晚,回家上楼就觉得两条腿灌铅一样,几乎是咬着牙,憋着气回到了家。当时就想,累死了,赶快睡觉。躺在床上,大脑却静不下来,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肩和背感觉酸痛,身体和精神都无法放松,不知过了多久才入睡,第二天仍然是昏昏沉沉的。

今天才客观上有了静下来的时间,觉得可以去重温课上的内容,可以觉察自己的体验了。

翻开笔记本,“安全”和“信任”两个词久久在头脑中翻腾,我是一个安全的爸爸吗?我是一个让孩子可信任的爸爸吗?这两个自问让我难以回答。或者说不敢回答。

荐读丨与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

回看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个阶段,12年,儿子在我的印象里竟找不出几个闪光点,唯一能想起来了是儿子在三年级的时候参加“星星火炬”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活动荣获内蒙古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获得银奖。除此之外,我竟然看不到儿子身上其它的好,相反,看到的全都是不够好。真的是那样吗?我在纸上把儿子出生以来的每一个年份都画出来,从每一个年份里去回顾当时儿子在哪里,我在哪里,妻子又在哪里?这一画,往事清晰起来。

在儿子0---3岁这一阶段,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在一起,其乐融融,儿子聪明可爱好学,一直是我们的骄傲。儿子4---7岁这一阶段,主要是我在陪伴(从儿子3岁上幼儿园开始,工作原因我和妻子开始了两地分居生活,牛郎织女,每周相聚一次),也是从上幼儿园开始,儿子接触到了英语学习,并喜欢上了英语,每次上课都是我接送,陪伴在儿子身边,一直到三年级,儿子参加全国比赛获奖。

对照心理学发展阶段,儿子在儿童期(0---7岁)是被爱的,是安全的,我和妻子在这一阶段的角色、功能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在这一阶段,我们是安全的爸爸妈妈,是让儿子可以信任的爸爸妈妈。这一阶段,也是我工作的一个平稳期。

就在我事业的上升期,儿子的青春期也如约而至,儿子和我和他妈妈都进入了挣扎阶段。我工作上带来的压力,妻子多年奔波的辛苦,一丁点儿的矛盾都会引发冲突,妻子的不信任,儿子的逆反,工作上的压力等等,我发现我的重心全在工作上,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妻子,也忽略了儿子。记得儿子圆锁之前,我没能陪儿子一起拍照,儿子给我发短信:你去死吧!看到儿子的短信,我以为是妻子教的,跟妻子核实后,我马上放下了工作,驱车180公里赶回来陪儿子拍生日照。尽管这样,我发现我和儿子之间不再亲密,有了隔阂,我不再是让儿子可信任的爸爸。我和儿子的冲突越来越严重,我和妻子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分歧越来越大,常常因意见不一致而生气,争吵。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荡然无存,离婚的念头经常闪现。

荐读丨与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

老师讲:青春期发展的第一个主题是独立与自主,我确信儿子是够独立的,但是在自主方面,我控制的多,他的妈妈包办代替的多。

我常常抱怨妻子溺爱儿子,把儿子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我想和妻子争夺对儿子的控制权,无奈挣不过来,气愤时常说的话就是:再也不管你了。这句话既有对妻子的不满,也有对儿子的愤怒,其实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懊恼。我不够好,我很失败!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总是有这样的想法出现,几乎是固定的思维模式。

我现在知道那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应对模式,小时候当我做错事的时候,爸爸严厉的样子让我学会了做事不能犯错,否则是要接受惩罚的 。(我记得小时候爸爸有一次用手铐把我铐在了床上,我记不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爸爸是警察。还有一次是我的生父(我叫大爷)很严厉的告诉我要听话,要学好。)所以,我很小就很懂事,会做家务,八岁的时候就曾经给妈妈做面条,结果等妈妈回来,面条煮成了面糊。上小学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优秀少先队员,中队长。吃苦耐劳是在我上小学时就养成的习惯。

写到这里,觉得特别心疼那个小小的我。我一直以为是部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现在看来,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是那样了。我一直在努力做好,以获得权威的认可。也确实因为我的不懈努力,我在工作中几乎年年是先进,是优秀,也不断受到领导的认可,不断成长进步。严格要求自己成了我的工作标准,我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在严格要求身边的人,在单位是下属,在家里是妻子和儿子,稍有不足,我就会苛责。妻子对我的不满也来源于此。

童年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与自主。所以在潜意识里我也想培养儿子的独立与自主,对待儿子的态度与方式比我的爸爸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我是在儿子的青春期开始那样做。语言冷暴力尤其伤人,我成功的扮演了一个冷酷严厉的父亲,内心是爱,表达出来的却是恨铁不成钢。

荐读丨与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

幸好幸好,我的儿子够坚强,幸好幸好,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幸好幸好,我遇到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让我有机会重新看我的成长历程,看儿子的成长历程,看妻子的成长模式。

萨提亚信念: 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真的有了改变,对自己,对他人不再那么多要求,不再苛责,自己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不再那么急躁了。多了一份平静与喜悦,我成熟了许多。

王老师利用七个家庭呈现出来的模式,很好的体现了不同的原生家庭带给现在的父母不同的应对模式,以及父母不同的应对模式带给孩子的不同影响。在这个环节,我清晰的看到了妻子心中的不安全感,源于对妈妈陪伴的渴望,不是儿子离不开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儿子。妻子用无微不至的爱包裹着儿子,其实是不想让儿子长大,分离,妻子要的是丈夫的陪伴,丈夫没能给到时,妻子就会牢牢控制住儿子。我知道了是我的原因,是我没有看到妻子的渴望,忽略了她的感受。而我又渴望得到妻子的认可也没有被满足时,我们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看到了,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就是我,就从陪伴妻子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