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6
步入正常工作轨迹啦,积极调整心态,重新参与商业社会很开心。
有一点很诧异的是,这座城市对金钱的坦白和追求有点区别于其他城市:
一是非常少比例的土著,城市本身非常年轻,所以也没什么本土文化,包容自由就是专属文化;二是高度市场化运作,创新力度较大,淘金比例很高,渴望改变原始家族命运的也很多,所以接触的项目及企业也会经常出现三句不离IPO上市等规划。
大家目的明确,办企业,搞项目,做生意,make money~ 很好,没有广州人的爱吃爱家庭氛围,没有四川人的悠闲爱美爱玩,没有上海人的精致小资,没有浙江人的周末游山玩水,逻辑简单粗暴,我特么被这种奋斗快节奏的的环境激发的觉得自己太不上进了,哎,根本不敢想象996,007是啥样的。
之前闲赋在家的确节奏很慢,也很舒服,怕一直跳不出来舒适圈,就跳的远了一点。
很规律的时间表,我又有时间抽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当然写作的范围不变,不然话题很容易不过审核,发表不出来的。
今天特别想推荐一部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欧维是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头,妻子半年前死于疾病,留他一人生活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之中。
每天早晨,欧维都会定时在社区里进行巡视,确认所有的车辆都停在应停的位置,呵斥违反规定私自驶入社区的车辆,赶走四处乱转的猫狗,在社区居民眼里,欧维是多管闲事的老家伙。
某日,欧维遭到了上司的开除,离开了恪守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心灰意冷对现世了无牵挂的欧维决定自杀,自杀计划n次实践,以n+1次被打断告终。
每每放弃生命之际,一位名为帕维娜的孕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
故事的最后,欧维帮助了邻里,大家都很爱他,欧维怀抱着婴儿仿佛看到了自己失去的骨肉,最后沉沉睡去,做了一场醒不来的梦,是淡淡的温馨和平和。
这部电影的前十分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
独居或者说一个人生活成瘾(大家很忙,忙着赚钱,忙着及时行乐),
失业(主动or被动,怀疑自己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眼睁睁看着被淘汰),
没有另一半(爱无能,不想结婚不想生娃,分手离异是家常便饭),
生活总有不如意(理财踩雷/中年ICU/家人离开/孩子叛逆/心理压力巨大等等),
被年轻人嫌弃(老了竞争力体力远远拼不过年轻人,97年都出道啦),
想死死不成(说爱太老,说死太早),
互联网提升了效率和范围,却让心与心的距离更遥远。
内容太过于真实,不敢相信眼睛。
其实,我也不是没有想过面对障碍和人生困境的时候,一走了之,迂回放弃,那种逃离带来的只是间歇性的自我安慰,总有一天依旧要面对的,要还的;
比如你逃避学习的苦,那么思考的钝化很容易成为时代浪潮里被搜刮的“韭菜”,这年头骗子太多,设计的套路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如个别群体还是会幻想通过结婚来逃避孤独,逃避物质匮乏,逃避现实的磨难,当一个人都过不好的时候,怎么可能过好两个人。
人和人相处并不是无条件的,世界对人类也不是无条件给与的,我们收获了物资,环境,住所,高新技术,医疗,都是人本身付出和创造的产物,还是那句话“给与比拿 ,来的快乐”。
所以,去付出,是很好的一件事,事业上的给予,兢兢业业几十年,尽职尽责,不失为一种伟大,对自己人生不辜负,对家人妥帖周到,但凡做得到的,已经是一个男人现实意义最大的成功(个人理解,不喜勿喷)
去付出,也包含感情意义,愛上一個人的感覺,就像突然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快餐爱情永远不会珍惜的,唾手可得,当天分手,第二天再爱新人,好像换汤不换药的走流程,了无生趣。
索尼娅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欧维的人,她说:“爱一个人就像是搬进一座新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但饱经岁月的房子总会变得陈旧,你会因为它的不完美而不再爱它,之后你会慢慢熟谙这些瑕疵,这就是专属于你的归属感。”
这不仅仅是幸福的奥义,还是生活的奥义。这个女人太迷人,她的到来之前,欧维没有真正意义的生活,在她去世之后,欧维才慢慢感染找到真正的生活。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同名原著小说里说到“死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最大的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活着”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