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王阳明之入京无门(1)
文/时光
自从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又陪朱厚照演了一出“好戏”后,他就被遗忘在角落里。就像扫完垃圾的扫把默默地立在门背后,朝廷上没有人想起他,或者说很多人刻意不愿意去想起他。
彼时的王阳明,适逢心学思想大升级,正式提出“致良知”。于是也安安心心开始了自己的讲学生涯。直到有一天,京都的风似乎刮到了他哪里。
事情要从明武宗朱厚照成功把自己作死说起。据说,朱厚照死时,身边除了几名宫女外,只有两个与大局无关的司礼太监,两名太监记下了他的临终遗言:
朕疾至此,已不可救了。可将朕意传达太后,此后国事,当请太后(张太后)与内阁定夺。从前政事,都由朕一人所误,与你等无关。
朱厚照无子,他驾崩后的第一件最要紧的国事就是确定帝国的统治者。被点名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就成为了关键决策人。
这个命题对于杨廷和来说并不难,他早已拿到题目并深思熟虑了很多变。当杨廷和第一时间得知朱厚照归天的消息后,马上跑进太后宫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的人选:设藩于湖广安陆(湖北钟祥)的兴王朱厚熜(时年十三岁)
杨廷和的理由是:朱厚熜天生明敏、温文尔雅,后天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明君的气度。张太后同意了。杨廷和立即向群臣宣布这件大事,群臣哗然。
兵部尚书王琼第一个强烈反对。他的理由是,皇上朱厚照还有很多叔伯,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做皇帝,这太玩笑了。
在王琼看来,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朱厚熜,比如益庄王朱厚烨(设藩江西抚州)今年二十三岁,生性恬淡,生活简朴,而且是嫡长子,他更适合。
说白了,王琼主张找一位来了就能扛起国家大事的君王,杨廷和则希望找一位能掌控,可“培养”的君王。最后,杨廷和完胜。
杨廷和打击王琼的理由有三:
第一,江西刚刚出了个朱宸濠,你马上推荐一个朱厚烨,居心何在?
第二,指责王琼曾经有亲近江彬、许泰等人的行为。
这两点王琼都没办法自辩,尤其是第二点,当年朱厚照荒唐无度,江彬、许泰等人权势滔天。为了方便王阳明行事,满足王阳明独掌兵权,便于行事之需要,王琼的确是“亲近”过他们。如今,南赣匪患和宁王之乱都解决了,内阁反咬一口,王琼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最后,杨廷和乘胜追击,直接把王琼赶回了老家。至此,王阳明在京中唯一一颗大树也倒了。
杨廷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以为最好掌控的朱厚熜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噩梦。
预知后事如何,明天继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