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142人  黄河小贩


前  言

        公元645年3月,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当他经过相州邺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镇村)时,特意派使者绕路来到西郊三十里外的一处陵地,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皇家祭奠。

        唐太宗在亲写的祭文里,表达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对自己心中英雄的无尽追思:

        “夫大德曰生,资二仪以成化;大宝曰位,应五运而递昌。贵贱废兴,莫非天命。

         故龙颜日角,显帝王之符;电影虹光,表乾坤之瑞。不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

        昔汉室豆分,群雄岳立,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

        夫民离政乱,安之者哲人;德丧时危,定之者贤辅。伊尹之臣殷室,王道昏而复明;霍光之佐汉朝,皇纲否(pǐ)而还泰。

         立忠履节,爰在于斯!

        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nǎng)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

        既而三分肇(zhào)庆,黄星之应久彰;卜主启期,真人之运斯属。

        其天意也,岂人事乎!”

        这位被祭祀的陵地主人正是汉丞相、汉魏武王曹操。

        往事如烟而去,往事并不如烟。

        曹操在历史上的定位历经1800年而评说纷呈,先是英雄,后变为枭(xiāo)雄、奸雄,至新文化运动前后又成为大儒名士笔下的英雄。

        准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也许不易,但通过有史可查、有据可依的人物记载,客观而公正地给予历史人物应有的定位却并非难事。

        孩童时期最爱听三国的故事,读书识字以后更爱读三国的书籍,几乎是依靠这些知识,形成了我人生最初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深刻左右着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人生道德的底线。  

        但是,读过史书后才发现,《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三国与历史上的三国,无论其中的人物还是事件,它们之间居然有着天壤之别!

        特别是对于那个时代的核心人物曹操,演义中关于他的描述,人为地颠覆性地抹煞了几乎全部的历史事实,混淆(xiáo)事非,指鹿为马,完全无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应有的最基本的尊重。

        有感于这样一个辅翊(yì)弱汉、保境安民、俊杰归附、居功至伟的中华英雄,千百年来竟然没有一部记述真实而详细的传记,我不揣浅陋决心写之,以弥补读书憾事。

        拨开事件历史的重重迷雾,寻找人物真实的蛛丝马迹,这就是本书一以贯之的原则。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国史,我们几乎没有一位公认的英雄人物,改朝换代的历史车轮总会寻出、甚至编出一些瑕疵来贬损他们,将历史的真实一页一页撕毁在岁月的长河中。

        “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píng)胜属谁。”

        真心盼望国士无双的曹操,能够呼唤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感、荣誉感、自豪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