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园精彩收藏🌍头条

为什么农村“光棍”多、“剩女”少,而大城市却有很多“剩女”?

2020-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弯湾

作者|李弯湾

图片|Marii

我在北京上班,而老家在贵州的一个农村。最近几年,每次过年回老家,我就会有种特别明显的感触:

怎么村子里光棍越来越多了呢?以前没这个感觉啊。

我仔细盘点了一下,我们那个小村子,25—40岁的男性,一共有59个,目前还没有结婚的有28个,30岁以上没结婚的有12个。

一个只有几百人的村子,居然有那么多光棍,简直成了一种奇观,难怪我们村里的老头老太们,经常都凑在一起哭诉——儿子一直没个着落,真的愁啊!

20年前村里有一家两兄弟一直娶不上媳妇,他父母经常哭,村里人也都拿他们家当笑话。

现在,没人敢笑了——“这回,该轮到我了吧”

这玩意儿就像新冠肺炎刚爆发的时候,很多人不当回事,还开各种玩笑,可到现在全球都遭殃了,没人敢笑了。

没有办法,男性光棍已经泛滥成灾。

反观女孩——我们村里25岁上还没结过婚的女孩,几乎一个都没有,包括几个身体或者智力有些障碍的女孩,也都嫁人了。

当然了,不只是我们村是这样的,现在无数的农村,都已经沦为了“光棍村”。

但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情况似乎是正好反过来的。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数据,有的说北京上海的单身男女比例是3/7,有的说是1/4。

虽然这些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不管是3/7,还是1/4,都符合我们的一般印象——在大城市,适婚女性单身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那么问题就来了,农村那么多“光棍”,大城市那么多“剩女”,是为什么呢?因为她们不想恋爱吗?不想结婚吗?

当然不是了。

(无论用“光棍”还是“剩女”去指代未婚青年,都不太友好,但为了更加简洁有效的叙述,希望大家容忍我这么去称呼,我自己也是光棍中的一小根。)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目前来说,真正向往独身一辈子的人,我不知道有没有,即便是有,在庞大的数据面前,那也可以忽略不计。

大家都想恋爱,都想结婚,都想找个人陪、找个人一起生活,但为什么单身这么普遍呢?真的只是因为大家嘴里说的“找不到合适的”“不想谈感情,只想搞钱”吗?

我不信。

有人就解释说,那么多光棍,是因为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是人口结构的问题,中国现在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所以无论怎样一定会有3000万的男人找不到老婆,所以那么多光棍就不难理解了。

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这个数据不假。

确实,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男性人口是7.135亿,女性是6.819亿,男性要比女性多接近3200万。

但是,这个数据即便可以解释“光棍潮”,那也没法解释“剩女潮”啊,因为光棍和剩女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只是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已。而且,中国的光棍,肯定不止3200万。

我们来看一下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比例。

(由于2018年的人口报告没有详细划分具体的年龄段,我只能找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了。不过好在它不影响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50后:男性8145万人,女性7862万人,男女比例是103.6/100;

60后:男性1.17亿人,女性1.13亿人,男女比例是104/100;

70后:男性1.099亿人,女性1.053亿人,男女比例是104/100;

80后:男性1.148亿人,女性1.136一人,男女比例是101/100;

90后:男性9217万人,女性8263万人,男女比例是112/100;

00后:男性7952万人,女性6689万人,男女比例是119/100。

好了,算这组数据差点没把我给累死,好在数据一出来,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是的,这组数据可以解释“光棍潮”,因为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中国都没有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但90后就开始失衡了,00后更为严重。

(真的为00后的小伙子们捏把汗,妈的还不赶紧好好读书,一天天只知道打游戏,将来光棍只会更多)

当然了,这组数据能解释为什么有光棍,但没法解释“为什么光棍会这么多”——因为现实是,光棍实在是多得有点吓人,甚至是吓到我本人了——我今年28岁,也找不到女朋友,心里也是一丝苦涩啊~

(其实是一丝一丝又一丝的苦涩~)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以前央视的一则新闻,好多年前的新闻了,新闻的内容是: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2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适龄非婚男女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1/5,其中70、80、90后的非婚人口当中,男性要比女性多2315万,70后非婚男女的比例最悬殊,相差高达206/100,那么,供不应求怎么办?70后的男性把择偶的眼光投向了80后90后,于是80、90后的男性择偶压力就更大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得等到00后的女孩长大成人,他们才能结束单身”。

看完这则新闻,我又找到了一个导致“光棍潮”爆发的“罪魁祸首”——70后的非婚男。

问题就是从他们那儿引起的,他们在同龄人中找不到老婆,把魔抓伸向80后,80后的女性资源被70后抢占了,又把魔抓伸向90后。

而我们90后男生,把手伸向哪儿?00后吗?00后还没有长大啊!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下:

导致现在的光棍潮,第一个原因是人口比例失调、男多女少;第二个原因是同龄女性资源被“老男人”们抢占,让本来就已经很难找对象的年轻男生们雪上加霜。

但是,原因分析到这里,还远远不够,因为上面这两个原因顶多算是解释了“光棍潮”,但还没解释为什么会有“剩女潮”。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假设每个人都必须要结婚的话,那么,有一部分的男性,是不得不打光棍的——在一夫一妻制的国家,一个男的配一个女的,那多出来的男性自然就娶不上老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被光棍”。

女性就不一样了,女性只要想嫁人,基本都能嫁得出去——如果等国家分配的话,你是一定可以分配到老公的。

(敷衍式安慰:女孩莫慌)

但是,为什么女孩可以选择的余地那么多,却依然有那么多人单身呢?

这就要讲到婚姻心理和婚姻文化了。

女性在择偶的过程中,几乎都有一种“慕强”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婚姻的“上迁”,具体说来就是——女孩找对象,总喜欢找比自己强的男孩,底线是不能不如自己。就像几乎所有女孩对男孩的身高要求一样——一定要比自己高。

那么,由此一来,那些优秀的女孩,就很难找到对象了。就像一个清华北大的女博士,她要找比自己强的,那就只能是世界名校的海归了。但是,男孩特别优秀了,一来是他可选择的范围太广了,二来是他也不愿找很强的女孩。

于是乎,那些特别优秀的女孩因为已经触摸到婚配行为中的天花板,没法“上迁”而单身。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符合优秀标准的(长相、学识、家境或者能力都优秀的)在社会中都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所以即便所有优秀的女孩都单身,那也不会出现“剩女潮”。

毕竟,很多单身、甚至大龄单身的女孩,她们也不怎么优秀啊。

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的理解是,主要有5个原因。

其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迅猛发展,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距离呈现了两极分化。在争夺配偶的过程中,末端的男性被同性淘汰;

经济发展也给女性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机会,很多女孩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两代人的奋斗就为了她一个人,或者有些女孩靠自己的努力,变得在物质、精神上更富有,她们自身就淘汰了很多不如她们的男性。

于是,处于经济能力末端的男性被男性和女性双重淘汰。

我们来建个模型——假设中国现在只有112个男的和100个女的处于适婚年龄而且还没结婚(按90后的男女比例),那么,首先末尾的12个男同胞就毫无疑问、100%地被无情地双重淘汰了;加上女性的“慕强”心理和“上迁”行为,可能又淘汰了10个男同胞(第90—100名),由此一来,可供这100个女孩选择的男性只有90个了。

那么,22个男性出局,10个女孩轮空,库存里还有90个男孩和90个女孩可能匹配。

其二,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带来单身潮、不婚潮、离婚潮

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人均GDP很高的北欧国家,这一点更明显。

婚姻这个东西被发明的初衷,跟现在很多人结婚的理由“爱情”没有关系。

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空里,婚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或者让更多人活下去。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就是很典型例子,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女孩你不嫁人谁养你?你在娘家待着,娘家的土地是有限的、粮食是有限的,社会上又没有机会让你挣钱,你不嫁人你就活不下去——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都在温饱线上挣扎。

但是,现在“活下去”几乎已经不是问题了,尤其是那些一个月还能挣万儿八千的女孩,结婚的迫切性就不是那么强了——原因是:我现在一个人过得还不错,不谈恋爱、不结婚又不会死,如果我要结婚,那一定是因为有一个人让我觉得两个人的生活更美好。但这种“更美好”的期待总是落空,所以既然现在一个人过得还不错,那就再等等呗。“再等等”也成了剩女潮的重要原因。

当然,抱有“再等等”的想法的,不只是女孩,男孩也有很多。所以,上面剩下的90对男女,现阶段一个人过得不错、抱着“再等等”的想法的人也不少,至少各有10个吧。

那么,现在还有可能婚配成功的人,男女还各剩80个。

其三,独生子女以及“被宠坏的一代”的问题

以前的中国人,普遍自卑,也更具有集体性,都害怕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大家对自己的认知更多来自周边人群的评价。

但80、90尤其是90后的人,很多人从小都是被宠大的,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更多表现为一种盲目自信。一个长相70分的女孩,在美颜的吹捧下,觉得自己可能颜值是90分,那她自然就看不上很多男孩了;而一个能力70分的男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总以为“我的未来不是梦”。很多男生即便没什么能力、没什么钱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但他依然觉得不久的将来他会一夜暴富,所以他自然看不上一般的女孩了。

这种心理在相亲的时候就很常见,30年前,媒人介绍,基本介绍一对成一对,现在相亲,相特么百八十回,不见得有一回是看得对眼的。其实在旁人看来,你就那个熊样,一个个却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在盲目自信和自命不凡的影响下,上面剩的80对,现在估计只能剩下60对了。

是的,这个原因过滤掉了20对男女——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群体心理问题。当然了,一下减掉这么多,应该是第二条和第三条理由的共同作用。一来是结婚的迫切性、必要性没那么强,二来是自命不凡,高估自己。

其四,社交、游戏、短视频的蓬勃发展

先说移动社交吧。网络社交尤其是移动社交出现后,人们有了机会认识更多的人,网恋就是最好的证据。但二三十年以前,人们的交际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我的父母,他们就是一个村的。那时候,在一个村,大家可以选择的余地有限,即便你是村草村花,但你的归宿可能也就是村里的二狗和翠花。

但现在不一样,大家认识的人多了,跟吃饭一样——以前吃饱饭都成问题,有啥吃啥呗,现在感觉可以点的菜太多了,总害怕自己点的东西不够好委屈了自己,犹豫半天,结果一个都没点。

此外,短视频的发展,一个男人的世界,突然冒出那么多美女来,一个女人的世界,突然冒出那么多帅哥来,以及人们的世界,一下就被打开了,看着各种人过着不同的丰富的生活,就害怕自己找了一个差强人意的人、过着万般无奈的婚姻生活,所以——“再等等呗”。

短视频还有另外一个影响,这个影响跟游戏是一样的,就是——人们容易沉迷,在虚幻的世界里可以找到一定的瞬时快乐。这种有毒的快乐会消耗掉人求偶的积极性。

人们开始觉得,打着游戏似乎还蛮快乐的,找对象的事明天再说吧——在找对象这件事上,人们终于也患上了拖延症。

社交、短视频、游戏这一波,又要把上面剩下的60对适婚男女削减去10对。那现在只剩下50对了。

其五,女权、田园女权和自媒体的发展

女权的发展,让很多女性开始觉醒,开始想着“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所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自我上面去了,他们开始理解和贯彻真正的男女平等,于是,很多还沉迷于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就被她们淘汰了;而伪女权——即大家经常诟病的“田园女权”的发展,让很多女孩变得娇纵无比,只讲得到不讲付出,只讲权利不讲义务,而且,“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传统婚姻理想,在这个时代跟罗布泊一样几乎绝迹了。所以很多女孩对那些当下没有足够财富的男孩选择性地无视了。

而自媒体的发展,放大了这一切,它让认可女权的人更认可女权,让认可田园女权的人更认可田园女权,男性和女性朝着更分裂、更对抗的方向发展了。

到此,上面剩的那50对,估计又要减去10对,所以,最后就剩下了40对可以互相婚配的了。

除了这些,还会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涉外婚姻,比如同性恋的问题。但这些对整体影响不大,所以不再具体阐释了。

所以,假如中国只有212位适婚男女,最后筛选下来,有80人是已婚或者朝着结婚方向去的。剩下的132人就是单身了。

而在这132人中,有72条光棍,有60只剩女。

这72罗汉,基本上都来自男性世界里的中下层,他们主要居住在鸟语花香的地方;那60只天仙呢,主要来自于女性世界的上层以及自以为是的上层,她们主要居住或者暂住在车数马龙的地方。

把这72罗汉和60小仙女多复制粘贴几下,顿时就变成了2亿多了。

讲到这里,我们就回到最开始讲的男性比女性多3200万的数据上。再把上面列举的原因在复述一遍:1、多出来的3200万人,孤独终老是板上钉钉的事;2、由于女性的“慕强”心理和婚姻的“上迁”,可能又有几千万的男性要被淘汰;3、又由于很多女性(当然也有很多男性)对自己的评价虚高,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这个原因又要导致好几千万的男人被淘汰。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掌握着婚配的主动权,大不了下嫁嘛;相对中下层的男性而言,上层男性掌握着婚配的主动权。

最后的结论是:处于末端的男性就不说了,处于中下层的男性,都有可能被单身。这个数字远比3200万大很多。

所以,真的难!作为各方面条件不如意的男性,真的难!而且,在当前中国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影响下,男人承担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女性面对的痛苦,更多在婚后,只要不结婚,她们几乎都还是能掌握主动权的。但是,男人,连娶个老婆,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这是我写了无数的文章中,几乎唯一一次说男人难的,因为这种难,真的太难了!)

好了,原因基本分析完了,最后我想讲讲我个人的感想:

说真的,在我做情感咨询的历程中,见识了上万个为情所困的案例。女性的情感痛苦是多种多样的,但男性的情感痛苦几乎都如出一辙——事业失败+感情失败。

在最起码5000位男性当中,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事业上春风得意的男人向我倾诉情感痛苦的。

(在我接触到的案例中,有很多女孩对物质魅力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失控和癫狂,让人三观尽毁。比如“她开着超跑来接我,我们喝了酒后开车,太刺激了,他太迷人了,我的生命里从没见过这么特别的人,你知道的,我向来就比较喜欢打破陈规的男人”“他很年轻,每一次来接我都换不同的车,他说他是放高利贷的,这太酷了,我就喜欢这种坏坏的男人”——妈的,我作为一个“情感导师”,听到这些,还不是一次两次,太特么搞笑了,而且又那么真实。一个男的那么有钱,然后他似乎做的每件事都是迷人的,哪怕酒驾和放高利贷——这太恶心了,但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所以,我想给所有的男性读者提个醒,奋斗绝对不能是一句空话,你要是钻石王老五,你有选择的余地、你不想结婚,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你不想被双重淘汰,你真的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哪怕真的只是为了娶个老婆。

是,我讲爱情,我鄙视拜金主义,我也相信了一个女人离开你不是因为钱。但说白了,所谓爱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它更像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撕开它温柔暖和的一面,露出的就是凶狠的獠牙。

送一句詹姆斯的话可能被双重淘汰的男同胞吧——“我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要怎么做,我知道如何鞭策出我最好的一面,不需要别人监督我。一旦你到了某个年纪,你还需要别人督促你的话,那你基本上真的可以放弃了”。

就像前面讲的,假如全国只有112个男人和100个女人,那么最后的20名是基本注定要被淘汰的——这个比例是18%。这个18%的前面,还要加个限定词——至少。

你可能会轻蔑一笑,呵呵,我也不至于那么差吧,要混个前百分之六七十还是挺容易的吧。

我在大学的经历告诉我,其实,别说18%了,就是1%,都有可能落到你身上。那时候我们班,考英语专四,老师说“在我们这种学校,只要是个人都能过”。

很遗憾,我就不是人——全班就我一个人没有过。

太惨了。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或者教育里有一个比较糟糕的现象,就是我们从小做事、学习,好像都在为了父母。于是有一句励志的鸡汤曾经传染了很多人——“你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说实在的,对于80、90后而言,你别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了,你得赶上你自己老去的速度。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写得有点难受。我本来只是想简单剖析一下原因,没想到自己写着写着就写成这样了。

我也想聊聊温情的东西,聊聊可爱的、有趣的或者是感动大家的东西,我也想倡导男女共同奋斗,希望人与人之间有纯粹的感情。可是,这个世界,黄金、碧玉这些纯粹的东西,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东西,还是泥土和石头——爱情在成年人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披着人文主义外衣的配对游戏。

什么感动不感动,什么浪漫不浪漫,那些东西都是小儿科,都是文艺表演,真正决定爱情不爱情的,还是硬条件、硬实力。

就像我们平时赞颂美、赞颂爱情、赞颂善良赞颂爱,希望人类大团结、希望大家一起奋斗、互相帮助,但是,世界永远都会有战争的风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就像哪怕以文明、有序、自由、浪漫、谦让著称的国家,在这次疫情爆发后,面对短缺的物资以及可能短缺的物资,人们的本性还是暴露了出来。

还是我去年经常提起的那句话——关于爱情,往好了想,你爱咋想咋想,但往坏了想,它就是一个以权力作为基础的配对游戏而已。

无论男女,去学习、奋进,当然不是或者不只是为了找个对象。

但是,如果你沦为被动,那就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