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行舟》:家乡的风景最美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同一轮月亮,但在杜甫看来,家乡的月亮要更明亮一些。其实,在每一个离乡的游子看来,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独特的。说到底,这是乡愁的一种表现形式。唐代诗人李益在他的《行舟》一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柳花飞入正行舟”,柳絮飘飘扬扬,飞入正在行进的小舟中。柳絮飘飞,又是一年春暮,而诗人却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此时,诗人的处境和漫天飞舞的柳絮有相似之处。柳絮随风而舞,不知最终会飘向何处;诗人人在江湖,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乡。回想起当年离乡之时,亲友们折柳相送,而如今,飘零天涯,怎叫人不想回家呢?
“卧引菱花信碧流”,诗人斜卧舟中,信手采起水中的菱花,任凭小舟随着碧绿的河水向前漂流。空中,柳絮飘飞;水中,菱花盛开;眼前,一川碧水。面对这一切,诗人斜卧舟中,不去欣赏两岸风光;信手采花,浑不在意采没采到;任小舟漂流,毫不关心到了何处。这一切,看似闲适,实则萧索。
“闻道风光满扬子”,听人说,扬子江一带的风光秀绝。此时,诗人乘坐的小舟正经过扬子江,他完全有机会饱览扬子江的秀美风光。但诗人却没有这样做,虽然听说扬子江的风光秀美,但自己却毫无兴致去欣赏两岸的风光。面对大好风光,诗人却意兴阑珊,这是因为眼前的风光再美,也抵消不了内心深处的乡愁。
“天晴共上望乡楼”,天气晴朗的时候,共同登上望乡楼,眺望故乡。诗人的故乡在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此时,诗人却身在江南,距离家乡两千多里,回去一趟不是易事。于是,诗人想在一个天气晴朗,登上望乡楼,向家乡的方向眺望。“天晴”,视线开阔;“登楼”,方便远望,即便如此,也望不见两千多里之外的家乡,但至少能消解一下心中的乡愁。
扬子江的风光秀绝,诗人却无意欣赏。即便天气晴朗,登高望远,还是望不见家乡,诗人却满怀期待。在诗人看来,异乡的风光再美丽,也比不上家乡一草一木的模样。在诗人心中,故乡的风景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