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从家庭开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就没有灵魂。 ——都德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智慧延续文化传承的工具,当举国上下弘扬传统文化之时,我以为文化的传承该从家庭开始。家国理想可以首先落实到日常的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谐的家庭邻里,幸福饱满的人生之中。每个人都向上充满爱和正能量,何愁国之繁荣昌盛?
当我们还做不到人人都出口成章,经典对诵时,那么至少可以从一个家庭的学习文化、沟通文化、阅读文化、礼仪文化......开始,当每个家庭都充满和声细语、书香满溢、学习成风,那么父子亲,夫妇顺,师友亲,弟恭兄友,长幼有序自是情理之中,我们还愁中华文化的断层吗?
作为一个妈妈,我无比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从儿子婴幼期的识图认字、牙牙学语,到阅读的兴趣培养,从日常的表达和情感交流到种下写作的种子。之所以重视,是因为我是这样被教育长大。当我有机会成为众多家长的导师,我站上舞台,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父母背后的用心良苦。若不能将爱和教育用心的传承,则是对父母之爱最大的辜负。
岁月流转至今,我依然会记得小学的自己,因第一次尝试作文全国赛侥幸获奖获得亲友口口相传的骄傲;依然记得6年级满分作文中和父亲的对话,真情真语,撼动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我的父母,老师在台上朗读范文,我趴在桌上泣不成声,爸爸断然焚扑克烧麻将;
初中入学,我因为一口流利的标准的富含情感的普通话在乡村的班级脱颖而出备受重视,这份自信支撑我接下来中学时代的六年连冠校级优秀播音员;
大学时代我因阅读不断升级开阔了视野,找到了自己的誓言,我立志要做一个时间自由财富自由的创业家,演出一个属于农村灰姑娘的逆袭的剧本;长大后,我做了一名老师,也成了一个创业人,成就了自己最初的和最后的梦想。
看着身边来来往往进出围城的朋友,我怀着无比惶恐和小心走进婚姻,因知书达理积极沟通修得妥妥的幸福,成为婆家赞不绝口的好媳妇,老公逢人炫耀的好老婆。
看得见的优雅、丰盛和幸福,背后看不见的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对孩子的努力和付出,一个家庭关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浮出记忆的,是将要进入一年级,不富裕的家庭专门为我采购了当年特别稀奇的收录机,可以放磁带的那种,一同带给我的还有国家级播音员的拼音启蒙带。我的启蒙老师不是带着时代特色浓浓乡音说着蹩脚普通话的乡村老师,而是全中国最顶级的国语老师,因为稀罕所以特别珍惜,启蒙期的我学的特别认真:“a-a-a”、“o-o-o”......
记忆中直到现在妈妈一直把日子过的很拮据,但对于我的阅读从不吝啬。大约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三毕业,妈妈每年为我订阅至少三种以上的杂志,最初的《故事作文》、《小蜜蜂》、《童话大王》到后来的《少年文艺》、《花溪》、《意林》《青年文摘》......每个月期待杂志到家的那一天,心情不亚于月光族期待月饷的激动吧!每个周末我还可以因为积累的小红旗达到约定的数量获得一笔奖励金,专款专用——到书店买书,但这个体验却是我人生第一次做主零花钱,第一次当家作主的感觉。
年逢初一,母亲一定要我提笔写字,不论多少好坏,说是“初一发笔”,讨个吉祥如意。最小的时候,只需要写自己的名字,见个意思就好;大些了,抄联;再大些,我更愿意提笔顾自写自己的文字。我算出自书香门第,春节家里的对联都是家中的祖辈或叔辈新作,孩提时代最喜欢在长辈们挥毫泼墨之时守在桌旁,垫着脚尖小心的带着无比敬仰之情用小手帮着压好写联用的“万年红”。不知道是因为出自原创的新联,生出了无比高洁的味道,还是家里爆竹的硝烟味儿中总是混着淡淡的墨香,我总是觉着自家的年味儿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更浓,更香。
约摸大学的某个假期,我得意洋洋的跟长辈显摆自己如何人缘广结的。坐在前坪眯着眼睛晒太阳的爷爷睁开眼睛,带着慈祥的微笑:“妹子,一个人有本事不是你有多少朋友,最有本事的人可以把对你有敌意的人都能变成朋友。”当年似懂非懂的我,在成年后竟是受益于这种化敌为友,海纳百川的心怀,快意人生。
我的理解,这些都是家对我生命的文化渲染,染墨成今时今日的自己。幸福不是理所当然,是一种活法和文化传承的必然。那么,我亦是为人妻母,我该如何图染我的孩子呢?
生产前,家里突然接到关于产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整个家庭对于新生命期待的喜悦中忽的蒙上一层阴影,我闻见空气里每个至亲至爱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的恐惧、紧张和忐忑。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出来的自己,初见儿子的第一面让我倍感幸运,我喜极而泣:“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给儿子唱的第一首歌是王菲写给女儿的《人间》,“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我愿以快乐为终点支持你走上你想要的丰盛。儿子不是理想中安静勤学刻苦的孩子,幼时就比一般的孩子更活跃好动,我满怀热情的想要将阅读文化“传承”给儿子时候,小家伙并不领情。搬着小凳子,好不容易哄着坐下来,妈妈刚开始投入倾情演绎,没过两分钟,儿子就“哈哈”的跑开了。我N次的企图征服,儿子可以N+1次的逃开。任我劳心劳力也只是反复上演,无以复加地磨练着我做母亲的耐心。情绪的老虎找来的时候,我记得的,是自己的曾被温柔以待。
最后我发现儿子对于交通工具和恐龙的好奇和兴趣好像要比其他的东西要多那么一点点的时候,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欣喜。我迅速买来《托马斯系列》和《我是霸王龙》系列的绘本,一天在儿子开心的在床上玩“蹦蹦床”的时候,我再次捧起了书,绘声绘色径自朗读起来:
“嘿嘿嘿嘿,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霸王龙滴滴答答着口水......
儿子终于忍不住好奇的凑了过来,第一次安静的,专注的,忍不住总是期待下一个场景的读完了整本书,探索中的新妈妈成功打开了孩子阅读的大门。
由此妈妈读,儿子听;妈妈读,读到儿子认识的字跟前慢下来停下来,等着儿子亲自读出自己认识的字。妈妈读一行,儿子读一行,妈妈读长句,儿子读短句;妈妈读一段,儿子读一段,妈妈读长段,儿子读短的;妈妈读一页,儿子读一页,妈妈读字多的,儿子读字少的。在妈妈的陪伴下,独立读完的一本绘本;独立的读完一本注音纯文字本;再到扔开注音的纯文字儿童小说;慢慢,你读你的,我读我的,然后就着书香分享彼此的故事。
家中的书渐渐多起来,起初儿子房间一面墙的书柜中,一条属于爸爸,一条属于妈妈,一条属于儿子。慢慢,妈妈的书搬出去,爸爸的书搬出去,独立书房。床头、沙发甚至洗手间,随手可及的地方最好都有书。
后来我竟慢慢发现儿子渐渐生出些语言天赋,第一次看图写话,我笑说:“你先讲讲呗!让妈咪听一听我儿子是怎么描述这幅图的?”才学完“叠翠流金”的儿子随口说出“秋风叠秋雨”。
一些时日之后,儿子突然冒出一句:“妈,我大概知道怎么编诗了!你看这样行不行?‘嫦娥舞袖一丝丝,初一十五月团圆。’一丝丝就是女人穿的那种裙子,不是吊着一丝丝的东西吗?”
我感受岁月的恩典和美好,是感知儿子渐渐长大的温柔。陪儿子穿上溜冰鞋的时候,儿子呼朋唤友一起搀扶着妈妈: “没关系,别害怕,我会扶着你,你勇敢一点!” “妈,前面那个路口是往坡上走啊,别走错了。” “妈,你们要不要休息一下了,我们反正是不费力气的,就是怕你走累了。”这场景让我突然想起了陪他小时候一起看的绘本《先左脚,再右脚》的光景,“先左脚,再右脚......”
朋友笑,儿子是个暖男,像爸爸,聪明像你。我猜,不是像谁的缘故,大抵是被一个家的文化熏出来的。这是一个家庭的语言传承中,一份关于爱和文化的流转。
作者简介:
你喜欢的声音,喜欢的文字,一首歌,一本书,一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看法,都可以帮你找到同类。
我是欧阳赫瞳,小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对着镜子说话,喜欢在日记中与自己对白;成为向柴静、鲁豫、杨澜一般优秀知性内外兼修的女人,是我中学时代的梦想;此时,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喜欢安静,喜欢阅读,喜欢文字。我享受自我成长的喜悦,热衷于分享,平生之愿用我的所学所感所经历来点亮一个个如我无二的平凡生命。我深信,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生命里的王,王或女王。
感谢互联网时代,让我们可以轻易的梦想成真,写作这件事情,众生平等,无论你是谁,都可以用笔去表达,借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澄清。。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发声,通过我的文字,让你看到一个平凡人为幸福而努力,be better的轨迹。这里是我与你,与我的同类,与梦想之间的对话。我知道不需要我说什么,只是一个眼神,一篇原创的心灵对白,一段文字,你已懂得我的全部。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我的话锋或者内容,记得点击关注,别忘了送上喜欢,你的喜欢是我前进的力量;如果我的文字对你有帮助,赞赏可以让我收到你对知识价值的认可。赏识是坚持之母,感恩转发,分享即大爱,感恩有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