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薛π”经济学社群刊

解密:利益团体是如何操纵选票的

2019-06-13  本文已影响12人  一个心理咨询师

选票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解密:利益团体是如何操纵选票的

选票交易这个词就不对劲,投票是选民神圣的权利,不能让渡、买卖的。

首先分享个布坎南教授讲的故事,说一次学校组织夏令营,要求每位参加的同学递交一份作品,选出获奖者可以参加夏令营。

作品涉及不同学科,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校由不同科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一人一票对作品评审。

布坎南就跟身边的社会学教授说:“你看我不是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的作品没什么鉴赏能力,我们分工合作好吗?

社会学作品我听你的,我这票跟你投;作为交换,经济学的作品,我说好你也跟投,怎么样?”

社会学教授一听就生气了,说:“这是选票交易,每位教授对每个作品投票,这是神圣不可让渡的权利。”当时他不知道布坎南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还因此获得了诺奖。

有个问题:在选作品的事上,是让委员会非专家一人一票更有效,还是评审中的专家,专门评审更有效?

当然是专家,其他人投票只是为结果增加噪音。这个案例中,如果能进行选票交易,减少非专家的权重,减少噪音,结果更有效。适当的选票交易是好的。

但现实中,有大量应该由专家而不是普通人做决策的例子。生病了要不要做手术,亲戚朋友决策,还是听医生的?当然是医生,这样噪音最小。

企业也是这样,苹果手机为什么是这样?那是乔布斯一意孤行的结果,不是问了消费者一人一票的结果。

做成苹果后,消费者用钞票选择,要不要,让懂的人,而且是最懂的人做决策,而不是增加噪音。为什么到政治问题就成了投票是神圣的权利应该行使?

一个居住深山、与世隔绝的人,大选投票不是增加噪音吗?在选举中让懂的人、专家的投票占有更大的权重,效率就更高。

当然事实不是这么简单,比如美国东北部有个州想修铁路到加拿大,就能赚钱,但要好多钱做成本。

州议员就到政府那请求拨款,但其他州议员不同意,你们州的路造福你们州的人,为什么要全国人出钱。

这时南方州也想修条豪华公路到墨西哥,也能赚钱。钱从哪来?这南方州议员也到国会要求拨款,其他议员也不同意。

解密:利益团体是如何操纵选票的

这时北方州议员和南方州议员遇到了,一拍即合,我们来个选票交易怎么样?你支持我,我支持你,各得其所。

结果两个方案都通过了,两位议员载誉而归。这里介绍两个政治术语,一个叫猪肉桶,是议员到中央争取建设费用;一个叫滚木桶,指议员互相投赞成,使法案通过。

你看两位议员都为家乡争得了好处,可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这些好处是别的州共同支付的。其中有人质疑说,争得了好处,一定放弃了些利益,你放弃的究竟是什么?

确实答应南方修公路,但那是50多分之一,50多个州都同意了,出50分之一的钱换百分百的修铁路钱,这不值得吗?

问题是假如每个州都这么做呢?就像单位吃午饭,每个人给自己付,吃豆腐、猪肉、青菜。但如果每人都能点最喜欢的,费用所有人共同负担。

这样的话,哪怕自己点最贵的,承担的也是1/5.1/8.1/10,点得越贵越赚。当每个人都这样做,餐桌上就不是豆腐、青菜了,而是龙虾、生蚝。

其实这是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每人双手放自己口袋过日子;另一种双手放别人口袋。所导致的公共支出是不同的,也就是选票交易可能使选举结果变得非常低效。

问题:你赞不赞成选票交易合法化,为什么?

赞成,选票交易始终存在,只要是基于自愿,没有强迫和欺诈,就能促进双方的福祉,给交易双方的处境带来改善,选票交易应该也不例外。

为什么会经常生产不良政策?

既然那么多经济政策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都是低效、无效的,甚至有反作用,那为什么这些政策还被再三采用、执行呢?还往往都是民主国家?

首先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是一门让政治忘掉浪漫的学问。过去有远大理想,说服别人跟我们一起追求。

但在这个学派看来不是这样的,选举结果取决于中位数投票人的偏好,候选人必须投其所好,否则不能获胜。

解密:利益团体是如何操纵选票的

过程中,阿罗不可能定律在起作用,要确定什么是大多数人的意愿,逻辑上不可能。这时只能借助会议召集人、程序制定者,才能停止循环。

国家、集体不可能凡事都让选民投票,这时议员的作用就很重要,但他们会进行选票交易,选举结果会发生偏离。

为什么会经常产生反经济规律的政策?先说两个可能,第一人是无知的;第二选举的机制有问题。

很多人相信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在民主制下都可以公开讨论,人们迟早会意识到正确的是什么。潜台词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只要给大众普及教育,民主就健全了。

但在美国持续的跟踪研究,反映出选民对政治知识是相当的无知。比如不知道总统任期是4年的占6%;不到一半人能在一群人中认出副总统;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知道国务卿是谁。

选民的无知是在民主制度下,会不断产生不良经济政策的原因,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是选举机制天然容易被利益团体操纵。在选举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中间选民,如果你不是,那你那票没意义。谁投票有意义呢?

是那些不去投票是这样,去投票了是那样的人。他们的投票有意义,中间选民,这里有个公式,挺复杂的就不写了。

只要知道要成为中间选民跟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参选人赢得大选的几率,越接近,你成为中间选民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一边倒,谁都不可能用一票力挽狂澜。

第二选民的人数。如果两三个同事去吃饭,你成为中间选民的机会挺大的;美国最高法院有9位大法官对案件判决,成为中间人概率也挺大。

但如果一个国家几亿人,你要成为中间投票人,机会渺茫,还是洗洗睡吧。既然我去投票路上车祸一命呜呼的概率,都比选票改变选举结果的概率大,为什么还要去投票呢?

在任何一个人去投票都不可能改变投票结果的情况下,选举就容易被利益团体操控。

举个例子,我到银行每个账户上偷一分钱,一下变亿万富翁了。但每个人会反对我吗?不会,因为不划算,打个电话还要一毛呢。他们不值得,但我值得。

看利益团体的特征,人数较少互相可见,得益非常大的一群人,赚得钱是全体人民出的。相反全体人民,高度分散互相不可见,受到的损失很小,不值得联合,联合成本也很高。

这时巨大利益的少数派,就有积极性操纵选举结果,让大多数分散选民承担代价。这就是利益团体操纵选举结果的理论。

解密:利益团体是如何操纵选票的

问题:既然每个人的投票都不可能改变选举结果,那人们为什么还会去投票呢?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个人选票在大选中很难影响选举结果。在心理上,人会放大自己的作用,相信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影响。

即使知道了选票的奥秘,清楚自己的投票对对结果不产生任何影响,为了心理的浪漫,对公平的实现感还是会投票。

谢谢欣赏,观点来自《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