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自己不能想当然

2022-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超级大苹果

临近上班的时间,突然有种感觉,今天估计要晚下班了。

也许还会出现打乱节奏的事件,也许是对某个人的偏见。不得不承认,和一些人合作会大概率效率降低。

不是因为手上操作快慢的问题,而是一些细节方面组织能力有所欠缺,会出那么点状况,效率就会下降。

尽力配合也无法彻底解决,人都会固执,固执地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太愿意纠正,因为与其浪费时间去纠正,还不如尽自己的努力去修补一些小的偏差,让效率尽量不要下降太多。

讲这件事的目的在于,自己常常会在做事的时候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前进,在过程中感觉效果不好,却依然坚持。时间一长,形成了习惯,也就懒得去修改了。

就拿时间和精力管理来说,自己一天的时间都是那么长,不会有例外。如何利用好时间,让自己的投入产出比高,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先从大的方面观察,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是不是够精细。并不是要精细到那种自己都受不了的地步,而是要精细到自己能实实在在感觉到比较充实的地步。比如:一味地学习并不能让自己感觉充实,反而累,那么刷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不能是手机一拿起来就到了吃饭。明显对于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容忍程度太高了,要改正。

然后,对自己什么时间段的精力充沛,什么时间段体力比较好,什么时间段可以有整块的时间可以利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策略地规划好自己一天的时间,分配精力好的时间段学习,体力好的时间段锻炼,期间有目的的劳逸结合。

最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自己想当然的认为什么是对的,要小心假设,仔细验证假设。

假如自己阅读或学习的间隙,想休息一下,那么方式是什么,不能一贯地坐着就不动,换个方式来使用大脑和身体才算是休息。为了验证它,就出门走走,或者和家里人闲聊。

自己晚上写作思考比较活跃,按照以往的经验, 就不能早点休息。假如刻意早一点写作,在十一点左右睡觉,看会不会影响效果,又能兼顾自己的健康;还可以试着分析熬夜的原因,并不断修正。

做一个记录,看自己时间的颗粒度到底是怎么样的。比如在锻炼身体的时间安排上,是否按时开始按时结束,还是感觉只要在某一段时间内做完就行了;阅读的时候,中间休息多长时间,间隔是否恰当,还是很随意,以至于有时候会影响正常的阅读。

有了假设和验证,不断修正自己的做事方法,提高效率,才会切实感觉到自己在努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