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怀,什么样的情怀成就诗人们的千古绝唱?
什么是情怀?
情怀是个中性词,并没有好坏之分,其原意就是心境、心情;表达人的情感。一种释意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即“怀情”;另一种释意就是“情之怀”,胸怀,心内的感情。
因为本身是个中性词,感情嘛,自然是有好也有坏的。所以我们在夸赞一个人的时候一般会加上定语“高尚的情怀”,而这正是现代人对“情怀”的一大误解,认为情怀就是高尚的。
还有一种误解是将“情怀”的“怀”理解为“怀念”,所以,我们说如今的不少电影、小说都是“卖情怀”,炒冷饭。
其实这都是延伸出来的理解。这些理解自然无法贴合到诗人身上,比如杜甫的“老夫情怀恶”,这有可能是庸俗的,恶劣的。我们只能回归到这个词的本意。
诗人的情怀就是诗人内心的感情。
当一个诗人的作品长期出现某种感情的倾向,保持了感情的延续性,就体现了他的情怀。李白的浪漫狂野,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空灵淡泊,在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作品的这种共性的时候,我们大致就能知道这些大诗人的情怀是什么样子的。
诗以言志。诗中的感情积累和连贯性凸显诗人的情怀。
那么和个人感情一样,因为情怀本身没有高尚卑下之分,所以一个长期爱作艳诗的人,你不能说他没有情怀,但是为什么这些情怀的诗人作品无法成为千古绝唱呢?
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写出那么多的千古绝唱?
这个我们倒是可以回答得很干脆。写出千古绝唱的诗人,大多是怀抱家国情怀。
诗是韵文。不过是特殊技巧下的文学作品罢了,而文学作品从来都不是以技巧取胜的,其高下之分的决定因素,是艺术性前提下的情感和思想。
为什么伟大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能穿越时空,让后世的我们产生共鸣?这种特殊的情感突破能力从何而来?
诗人的感情必须与天下大多数人的共振,思想必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才可能对当时及后世具有长期的价值,这才是好作品的内核。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然而,思想高度哪里来?情感如何成为时代精神?
唯一的方法,就是置身于时代大潮,观察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
这就是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关心社会的大情怀,不仅仅关注生活本身,更关注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关注生命过程,更关注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关注社会走向,更探求其驱动的原因。
而有一种人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社会、人生之类宏大主题,只知道享受自己的儿女情长、家长里短;或者自认爱好文学,也只是关注技巧、修辞这些形式主义的层面。这类人追求的就是和大情怀对应的小情调。
小情调是当今社会中很多人追求的情怀,甚至很多知识分子,很多诗人都以此为目的而创作。
文学艺术百花齐放,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中来,小情调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无法写出千古绝唱来的。
即便是疯狂爱好文学,钻研技巧、修辞这些形式主义的层面,也无法有大成就。
因为艺术虽然离不开形式,但只有形式美也算不上伟大的艺术。
历史上的齐梁派、晚唐派、四灵派,都是形式主义的产物,缺乏精神内核,从而显得唯美而贫乏,最终沦落为文字游戏。
而盛唐飞歌,语言相对浅近直白,却靠情怀垒出了中国诗词史上无法跨越的巅峰。
盛唐的诗人,都是在书写时代
李白、杜甫虽然都算不上社会中坚力量,但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那个时代,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笔墨书写、记录、赞扬、讽谏那个时代。
支撑杜甫作品思想性和情怀的,是他永不放弃的参与社会的热情;而李白也曾走入大唐政治核心,与高官交游,并希望积极参与社会,只是后来错误的加入永王阵营,李白的特殊性还在于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绝对自由的追求。
诗的功夫在诗外。诗外的功夫就是思想性和情感。
而思想情感的来源就是社会。只有思想有高度,情感引起共振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千古绝唱。
百花齐放的时代
再次声明,写小情调的诗也是诗,也有很好的作品,但是基本上会湮灭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我并不反对小情调的情怀诗,何况现在看起来相当主流。我只是回答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
因为肯定会有人说,我写东西就是个人爱好啊,就是为了自娱自乐啊,没有打算写出千古绝唱啊,这样就很好啊,跟我谈什么家国情怀?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你都把自己放到这个思想层次上了,当然你说的对。没有打算写出千古绝唱?放心,这不是你打算不打算的事情,根本和你没关系。
这就是有些人理解不了食指为什么要批评社会捧红余秀华的原因。其实食指批判的是社会情怀走向,与余秀华根本没有关系。
有人又会说:“写两首出来看看。”
说话客气点的,我会回答说:号是公开的,您随时可以去看。
说话不客气的,一边玩儿去。
不过我也没什么家国情怀的诗。
这是我的悲哀,但是我至少思考了,我清楚这一点。
我不会盲目的快乐。
再多一句嘴,有家国情怀的诗并非老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