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简友广场哲思

现代思维:一切为了部落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shimmeywang
Shimmeywang公众号

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讲到部落思维,从最开始的人类迁移到现在人类群体划分。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Shimmeywang公众号

1.原始部落的文明发展

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社会组织类型。由有共同血统的氏族组成。

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类型来说,文化进化论者都把部落看成是已发展到现在有等级的社会阶段,最终成为原始国家(primitive state)。

2.现代部落的思维脑路

部落的统一并不表现为领土完整而是基于扩大的亲族关系。现代许多人类学者都用种族集团这个术语代替部落,把社会分为上流社会,中流社会,以及底层社会,每个流动的阶层思想决定了部落的运转,上流社会就是在自己流动的阶层做更为优质的资源共享和交换(有钱人的世界体验感很好,钱是最好的媒介工具),中流社会的人过着夹层的社会生活(装点x,认点怂的那种),底层社会的人,用固有的思维安慰着自己,或强加于下一代,可能最终的结果是崩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Shimmeywang公众号

我找了些资料,关于部落思维的,但不是特别齐全,有个有意思的案列就是讲到“为什么黑人被殖民几百年仍然是原始部落思维?“以前是用长矛互相攻杀,现在是用冲锋枪互相突突,眼里只有自己的部落的利益,文明程度毫无进化。” 其实在西方殖民非洲的同时,还实施种族隔离,黑人没有得到现代化的机会,西方殖民者把黑人当牲口看待。

根据记载欧洲殖民地为了将非洲变成永远的倾销地,怎么会大慈大悲的去提升非洲的文明水平,这不是给自己找最受么,对于当时的白皮而言,非洲只有三个用处,第一是会说话的牲口来源,第二是廉价的资源产地,第三是商品的倾销地。

欧洲人不也把华人当猪仔卖吗?但是后来欧洲人发现华人天生具有反抗精神,就开始对华人输出教育,期待成为亲欧洲人的奴仆,从今天来看,我大中华的发展态势,华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华人部分的跪舔姿势也足以说明欧洲人也有成功的输出成分在呀。

Shimmeywang公众号

有句话是这样形容世界部落的关系,非占地利,欧美天时,东亚人和,其他地方的都是猴子。

3.部落思维现代文化支流

再来看主流文化,符合世界大众的普世价值观,在大部分时间恐惧当中是无形中规范人们语言行为思想的标准轨道。当某一行为脱离标准轨道时,即很大可能性触犯了大众的道德敏感点,人人都会喊打的阶段,但任何问题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最终不触碰法律的偏支轨道逐渐形成,并会有一大群人顺着这个道路走,与主流并道而行,也就是亚文化。

如果说亚文化是明面上的岔路,那么另外一种形式的的暗文化就是隐藏在杂草之下的小路吧,在这条暗文化的道路上已经把路走的很夯实,但在路之外的人很少,甚至不能发现他的存在。随着时间,科技,思维的推进演变,国家逐渐代替了部落。如果部落时期集中的文化,思想,行为被称为“部落化”(tribalization),那么国家的组建之后呢,必然要牺牲部分部落文化,因为要形成统一的意志,同时通过一些媒介的手段,出现了“解部落化”(detribalization)。

Shimmeywang公众号

4.部落文化的重组和形式

比较典型的事例:中国各地过同样的节日,但风俗不同。有了电视媒体后,在文化,习惯上就出现了“解部落化”,春节看春晚,元宵节看元宵节晚会。

互联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有着“再部落化”(retribalization)的功能。简单的理解就是建群吧。互联网连接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为明确。即使再”异类特殊“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快速高效率的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其实这也为亚文化和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赛道。

在目前社会中,从政治博弈,商业模式,热门网站……都体现着“再部落化”。各种纪录片,动画片,电视剧的看客融洽的共处一网,不同画风的言论评价弹幕也可以相安无事的在同一屏幕上呈现。

道德经中有句话叫“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最为贴切的表达了再部落化的现象。

Shimmeywang公众号

生活的步奏需要自己掌控,我们要学会算好人生的加减法这道题。

ps:我们90后的崩溃往往在不能掌控自由的时候。

最后,我猜你也偷偷喜欢我

以往文章回归,你可能感兴趣的,点击链接,即可查阅👇👇

从星巴克“樱花猫爪杯”,反观“萌经济社会现象”

你的焦虑里藏着不自信

有一天你会正视自己的平凡

时间能帮你管理好一切

有些水到渠成是在“抱怨中”产生

东野圭吾《信》即使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请不要放弃

当你满脸褶皱,怎么体验努力的快感

Shimmeywang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