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36人  毛妈Tracy

昨天中午带孩子出门吃饭,一个人独自带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在外面吃饭,这绝对是一场挑战。于是如下对话贯穿了整个午饭时间:

“不要咬筷子了”

“不要把水杯放在桌子边”

“吃饭的时候屁股不要扭来扭去”

……

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

终于,如同战争结束一般,我和孩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并暗暗发誓,以后还是叫外卖好了。

躺在床上看着女儿熟睡的小脸,心里琢磨“说了那么多遍不要不要,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两岁就开始叛逆这还得了!”

跟好友打电话吐槽此事,她回了我一句

“来,毛毛妈妈,现在你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

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

啥?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可我听完这句话以后,满脑子都是粉红色的大象。挡都挡不住。

然后好友问我:“听明白我刚才说什么了么?你在想什么?”

我答:“粉红色的大象,我试图去想别的,可是总有个粉红色的大象挥之不去。”

好友又说:“你都是个成人了!怎么这么不听话!”

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

这话太耳熟了,貌似前不久,我才对女儿说过:“你都两岁多了,怎么还不听话!”

冷静下来以后,我飞快的和好友说了拜拜,然后拿起手边的书(天知道,当了妈以后我有多爱学习)。

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
作出限制时,有些表达方法会引起反抗,而另一些方法则会得到孩子的合作,比如:
1、父母承认孩子的愿望,并用简单的话说出来
“你希望今晚能去看电影。”
2、父母明确指出对某个具体的行为的限制:
“但是我们家的规矩是‘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电影。”
3、父母指出愿望至少能部分实现的途泾:
“你可以星期五晚上或者星期六晚上去看电影。
4、父母帮助孩子说出一些作出限制时可能导致的不满,然后表示同情:
“很显然你不喜欢这个规矩。你希望没有这样的规矩。”
“当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你肯定会改了这个规矩。”
——选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看来,和孩子说“不要”完全无用,就和我尝尝和老公说“不要玩游戏”了一样,还不如一句“快去健身”管用。

给孩子立规矩,“话术”更高级:

一、承认愿望

二、告知限制

三、替代行为/部分实现

四、孩子的不满和你的同情

回忆一下我和孩子的午餐,也许我对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很想咬筷子,但是咬筷子有点危险,如果你很想咬什么东西,你可以咬一块大肥肉!筷子也会谢谢你的不咬之恩!”

听过去貌似比“不要咬筷子了!”舒服很多,嗯,效果到底如何?明天就试试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