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爱你,但是这件事我不想帮你做
莉淇的第9篇原创
橘子和良子是情侣,是好到可以写进书里做教程的恋爱关系。
然而此时,就在餐桌对面,他们吵起来了。
原因很简单。橘子去一家美食公众号做实习生,负责写探店的感受,她的第一篇任务是必胜客。
说实话,没特点的快餐不好写,可她用南京白话回忆了第一家开业的必胜客,角度不错,文章不low。
公司考核是点击率,她跟良子说:「帮我转发下朋友圈吧」,可是良子拒绝了。就在所有朋友都帮忙转发的时候,这个拒绝来的很意外。
良子是撒狗粮小能手,平常和橘子相关的一切,他几乎实况转播。照常理,橘子的文章,良子早就应该乐颠颠地主动转发了。
橘子问为什么,良子回答说:「我希望你理解。我的朋友圈代表的是我个人形象,我不想转发没有共鸣的文章」,这让橘子的自尊心无处安放。
没有共鸣?你认为那么多帮我转发的朋友都有共鸣吗?
你个人形象?你觉得我的文章档次不够,拉低你个人形象了?
我都告诉你这是第一篇,难道你感觉不到我的重视吗?
我不明白,转发又不用花钱,又不耗体力和时间,这再小不过的一件事,你都不愿意为我做?
你每天送我回家,哪怕整个冬天我加班到凌晨;你每个月送我礼物,都是亲手制作;你为了我留在了南京,你却不愿意做这五秒钟的转发?
每一个问句都透着伤心和疑问。
我的朋友圈就像是我的一套衣服,你看看我现在穿的这身,你觉得戴个蝴蝶结合适吗?
我发那么多跟你有关系的内容,那都是我的经历,我转发过你的文章,那都是我有共鸣的。我不是南京人,看南京白话没感觉,我也不喜欢吃必胜客。
这只是你在这家公司的第一篇推送,你实习过好几家公司,确切说来这也不算是第一篇你的文章啊。
每一个回答都透着理性。
争论很快便升级到了“爱还是不爱”的高度。
「为什么爱我,却连极小的一件事都不愿意做?」
「不过一件极小的事没做,怎么就是不爱了?」
橘子气哭了。
我坐在对面,默默的听完了他们所有的争执,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爱我家曦曦吗?」
她俩盯着我,口径一致:「当然」。
「那你们觉得她爱我吗?」答案还是「当然」。
「可是,她是我亲人里唯一没有转发我公众号文章的,一篇都没有。一直到昨天,家里其他亲人无意中问起原因,她有点为难,说感觉不是她关注的话题,我当时也只能用微笑掩饰尴尬。」
两个人看着我,倒抽了一口气。
表面看小事一件,仔细想想,还挺值得思考。
不过这件事,肯定无关感情。
1 不要拿小事来判断感情的深浅
而应看对方如何对待关键的事
为什么普通朋友都愿意帮忙转发?难道我们感情还不如他们?
记得去年大热的罗尔事件中,罗尔利用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指就能做好事的心理,数以万计的人转发了文章,可是真正捐款出力的人总是少数,点点手指几乎零成本,再容易不过。(当然这事后续发展很狗血,害得这点了手指的人也没有做成好事)
所以,愿意帮忙转发的人,不见的是彼此感情好,也许人家什么也没想;也许天生与人为善,做了这举手之劳;也不排除有的人只是设置了“对你可见”。
反之,一个愿意付出更多成本来认真对待你的人,则完全没有底层逻辑来怀疑他的感情更浅。
其实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种伪命题:「连普通朋友都能做到的小事,你都做不到!你不爱我!」此时,你可以试着向朋友借个万八千的,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2 不要以爱之名,绑架对方三观
这世界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思维模式,才会有辩证、精彩的世界。
头顶爱的名义绑架对方三观的事,实在太多了。最常见的便是父母辈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完全忽视对方内在感受和需求。
去年朋友的表弟从东大最棒的专业退学了,这件事搞的他们全家鸡飞狗跳,妈妈大哭爸爸大骂。
朋友说:「其实,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学,可是家里只当他的兴趣是个笑话,填志愿时,对此完全不予讨论也不引导,他的大学时光过的很痛苦,所以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来反抗」。
再小的孩子,也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再亲密的爱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看法,无谓对错,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夜深了,良子和橘子开始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和解——说出对方的10个优点。慢慢地,笑意爬上良子的面庞,橘子又哭了,因为回忆而感动。
我给曦曦发了个微信,说我想在公众号写这个事。曦曦欢欣雀跃回我:「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思。我一开始蛮怕你不理解的,因为连我自己也很难用几句话解释清楚,听你这么一说,真的觉得理解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之一!」
是啊,这两个字说来轻松,而往往人们对于陌生人更容易包容和理解,因为反正管不了,而对于自己越爱的人,越苛求三观一致,行为默契。
其实,爱他,反而要试着去包容不一样的灵魂,可以沟通,不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