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旅游
在我印象里,古人对旅和游是分开的。旅字带有悲苦的意味,如旅居,让人联想到孤苦伶仃、乡愁。游字要中性一些,自然有游玩的意思,但还作为交往的意思用,与某某游,意为与某某交往。大概在古人看来,能够一同游山玩水,一定是建立起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关系。
到了现代,旅和游结合成了一个词,更成了一门产业。各地建立了大小的景点,号:旅游景区。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是我对于旅游景区的第一印象,相较于古意来说,不知少了多少浪漫和情调。当然,当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驴友」、「背包客」这类生物时,我的固有印象慢慢发生了改变。
我意识到,旅游是自古以来的需求,无论世道如何变化,总有不少人对于自己每日辗转的小圈子并无满足,他们想到别处去看看,他们惦记着「诗和远方」。这种来至孩童时的本能欲求,社会的枷锁禁锢不了,商业的糖衣也包裹不住。
曾经有个时刻,我想到,人们终日里为了生活忙碌,就像一个陀螺,一刻不停的旋转,为生计、家庭,为了责任、担当,而唯独没有自己。当他出发去旅游,离开自己惯常的生活,离开工作,离开迎来送往,终于踏上未知的旅程,他才真正为了自己而活。这么看来,从未旅游过的人该是多么可怜。
这些天翻旧日志,看到一篇写游香炉石遗址的小文,这才记起来我还曾去一个叫做香炉石遗址的地方旅游过。今日读之,唏嘘之余,又倍感温暖。这就像一束从某个异域射来的光,突然照亮了懵懂昏沉的现世。
昨日游渔峡口之香炉石遗址,门楣书夷城,内有碑石曰巴国古都.
遗址看护之人,孙姓,著黑边帽.自言长江以南诸人种,皆为巴人后裔.除此人外,别无他人.
遗址不大,几个小山头而已,内碑志多为今人题咏.然外景山清而水秀,有石壁高百米,色白如镜,立于江侧,映照碧水蓝天.
香炉石高数十米,孙言远古以来,即为底细头粗,有如香炉.
孙有两所小屋于遗址内,多是原始时代巴人文物,比如石斧、骨针以及川贝之类。又著诗多首,皆真挚激越之言,可惜未能记住.
两小时后,予即随众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