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鬼谷 | 李崇以民为本的安民术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北魏顿丘人。文成皇后第二兄李诞之子。14岁拜主文中散,并继承其父陈留公的爵位。后为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高祖即位之初,李崇任大使巡察冀州。不久以原来的官职代理凉州刺史。北魏孝文帝时,当时边境发生骚乱,朝廷任命李崇以镇西大将军的身份出使荆州刺史,镇守上洛,并命令征调陕、秦二州士兵护送李崇到任。
李崇被任命为荆州刺史,赴任之际,孝文帝对李崇说:“荆州屡生变乱,民心不稳,朕准备调遣秦、陕二州军队护送你上任。你要多多用心,不可鲁莽行事。”
李崇推辞说:“陛下厚恩,臣不敢忘。不过臣此次赴任,不需要发兵保护。臣认为,边境百姓之所以不断叛乱,是因为当地官员不爱护百姓,完全是官逼民反所致。臣决心以民为本、以诚待民,悉心安抚,消除官民对立的祸根。”
孝文帝惊喜过望,连声叫好,动情地对李崇说:“难得你有如此胸襟和见识,有你在,何愁边患不平呢?”于是,李崇只简简单单地带着几十个骑兵,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洛,前往荆州。一路上,他的幕僚担心他的安危,小心地对他说:“百姓深恨官府之人,不如我们改穿便装,免得引人注意。”
李崇平静地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百姓的怨气,就不能巧用手段。何况我们堂堂正正,用不着掩饰我们的身份。”
李崇深沉有谋略,宽厚善御众,镇守荆州十年,常养兵数千,所向披靡,屡屡平定边患,号约:“卧虎”。
南朝梁武帝久谋除李崇,屡设反间计,而世宗却更信任李崇。梁武帝曾以高官厚禄诱李崇叛投,李崇不为所动。任兖州刺史时,寿春县有个叫苟泰的人,他的三岁孩子在碰上强盗时丢失了,几年之后都还不知道孩子在哪儿。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家里,苟泰把情况写成状子向官府告发。苟泰、赵奉伯二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而且都有邻居作证,郡里和县里的官吏不能断案。李崇说:“这很容易弄清楚。”于是就命令把两个父亲和孩子隔离开来,不得见面。几十天后,派人告诉他们说:“你的儿子得了病,已经突然死去。官长命令解除对你的拘留,你可以出来为儿子奔丧。”苟泰一听到这个消息,便放声大哭,痛苦得不能自持;赵奉伯只是叹息几声,一点也没有痛苦的表情。
李崇知道这个情况后,便把孩子还给了苟泰,并审讯赵奉伯,追究其诈骗罪。赵奉伯于是坦白说:“我有一个儿子先前丢了,所以冒领了这个孩子。”
荆州百姓见新官上任,又恨又怕,心存观望,谁也不肯接近李崇。李崇明察暗访,处处遭遇冷眼。李崇的随从抱怨说:“大人身份高贵,今日屈尊待民,他们却不知好歹,大人不必自苦了。”
李崇笑着说:“往日官员高高在上,老百姓早对他们心有成见,这岂是我一天就能改变的。只要我们有诚意,他们会欢迎我们的。”
日复一日,李崇以民为本的诚恳渐渐打动了百姓,他们说:“这个刺史与众不同,他没有一点官架子,还和我们聊些家常话,他是个好官。”
李崇的声望日增,官府的法令百姓也愿意遵从了。李崇组织生产,打击暴徒,一时间,荆州面貌大变。
后来,李崇被调任为兖州刺史。兖州强盗、叛民众多,实在难治理。李崇上任之时,有人劝他向朝廷要饷要兵,说:“大人深入险地,如果不加防范,恐怕自身都难保。从前历任官员只求自保,对剿匪这事都不上心。大人若是一心杀贼,这里的人是指望不上的。”
李崇训斥他轻视民众,他说:“要饷要兵,还用我这个刺史干嘛?老百姓饱受贼患,只要我们当官的真心依靠他们,他们哪会袖手旁观呢?你们把百姓当贼看待,难怪百姓不和你们一心了。”
李崇轻车简从,挨个走访村镇,实行安民政策。他访疾问苦,流着泪对百姓说:“这里本是片肥沃的土地,竟让盗贼骚扰得我们不得安生。我李崇身为刺史,决心誓死消灭盗贼,还你们安居乐业。我请求你们帮助我,可以吗?”
李崇的真情让百姓动容,他们说:“大人为百姓除害,不计个人得失,我们有何推托呢?从前的官吏贪生怕死,我们是求告无门呐!”李崇为灭盗贼,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李崇的下属说:“老百姓愚不可及,只有听命的能耐,他们能有什么好主意呢?大人若有打算,只管下令执行罢了。”
李崇勃然大怒,说:“民不可轻,此乃圣贤的教诲,你竟敢这样胡言。盗贼势力渐渐增大,这都是官府和百姓离心离德的缘故。”
李崇虚心纳言,百姓纷纷进策。一位老者主动来见李崇,献计说:“盗贼出没无常,以致人们防不胜防。老朽思忖,如能在每个村庄都建一鼓楼,上悬一鼓,哪里出现盗贼,便猛敲大鼓,这样四面村庄听到鼓声,便可守住交通要道,盗贼就难以逃脱了。”
李崇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于是下令村村建立鼓楼。他又把百姓编成队伍,轮番值守,一有情况,便行出击。此法实行不久,盗贼便纷纷落网。李崇又身先士卒,亲自上阵,百姓更受鼓舞。最后,猖獗一时的盗贼终被肃清,兖州成了安定祥和的地界。
不久,李崇又严令边防各戍,如掳掠到萧赜人,务必全部送还。萧赜人为他的恩德所感动,也把他们抓到的荆州人两百多个送回。两国边境地段恢复和平状态,不再有战争警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