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煮字读书猫的剽悍江湖写作营

那些读了又忘了的书,到底要不要读?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12人  今小汐

女儿是名小学生,侄女是名高中生,女儿的文化课程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侄女经常给女儿讲到了初中将增加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好多门课,女儿有时候会问姐姐,为什么要增加这些课呢?这些课都是干什么用的呢?听着姐妹俩的交谈,我也在思考,孩子们从入学开始,就要陆续学很多课程,这些课程是不是全都有用?

我是一名过来人,已经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十几年,想当年的文化课我还记得多少?物理公式还记得哪个?化学元素表我还能不能背过?我不记得了,有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而我当年为什么拼命要记住并且要学好?

这让我想到,从小到大,我们也吃过很多食物,吃过什么可能也都忘了,并且食物消化得无影无踪,我们为什么还要吃?意义何在?我们吃过的食物成为了身体必须的营养,让我们有体能与力量。同样,我们读过的那些书,纵然是忘了,它也变成了我们骨子里存留的气质与修养。

书会转化成能力存留在我们身体里,存留在我们说过的话里,存留在我们做的事里。

如何将读过的书转化成能力呢?有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正是教大家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作者大岩俊之是每年阅读300本书以上的日本知名讲师,这本书引导你如何有效率地读书,指导你如何提炼书中精髓,又如何将书中内容转化成改变自己的行动,并举例说明了很多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一步一步让我们认识到,让读书产生作用,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从《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五个章节说起。

1、有效率地读书--拥有驾驭书的能力。

对于“效率”二字我们不陌生,在同等时间里能够做更多的事,或者同一件事,你用更少的时间来完成。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一天拥有超过24小时的时间。但为什么还存在千差万别呢?这与吃饭一样啊,一碗面条,别人用10分钟吃完,你用了30分钟,这肯定吃法不一样啊!这一章节通过9个小方法,让我们提高读书的效率,首先要目的明确,俗话说得好“上赶的不是买卖”,或许别人硬往你手里塞的书你不见得感兴趣,而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读的书,肯定会有更强的“主动意识”,书中讲了“主动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就借助“主动意识”来对自己要读的书进行遴选。然后书中由浅入深地引导你如何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要,如何通过“时间意识”的培养,加大对书的理解,从而实现有意识地“输出”,形成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这一章节让你成为书的主人,拥有驾驭书的能力

2、边读边做笔记—学会做思维导图。

从小我就记得老师讲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记笔记也是有区别的。现在有很多方便的记号笔,各种颜色,可以勾划不同的重点,本章节中讲的“把书弄脏也要记下来”,我深有感触,记得我上高中时,同桌是学霸,尤其是理科非常拔尖,她在听课时,用笔把课本划得星罗棋布的,有些知识点还用笔划出一个箭头标注,而我是将老师讲的记到一个本子上,课本保持了干净整洁。后来我发现,她的“划书”效果要更好,因为,能够将知识点都拢在一起,而我复习时,总是课本和笔记结合着看,不如集中到课本上看效果好。现在想想,我的高中同桌在书上的“划”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种吧!这一章节的关键就是教我们制作“思维导图”,我认为这是《实用性阅读指南》书中的一个潜在的福利,因为思维导图有很多教学书籍,也有很多老师以此为课程。而这一章节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让你的读书笔记分分钟“高大上”起来。这是我学着做的思维导图,丑了点哈!

3、牢记读到的内容—捞到干货是一种本领。

为什么我们读了的书都忘了?这一章节给你一个完美的“解疑释惑”,这事儿真不赖你,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是善于忘记的。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一种现象,人类的记忆一周后会忘记77%,一个月之后忘记79%。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但万事都有对策的,忘了咱不怕,因为有办法能让你记住,我们并不需要记住所有。只需要记住那最重要的20%的干货。

这就是传说中的“二八定律”,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发现的,因此也被称为“帕雷托定律”。为了这20%的干货,本章节引导大家要反复阅读增强忘记,要带着感情去读,可以通过“整理故事、用首字来记录、创建形象联系记忆、便利贴记忆”等多种渠道,来实现对干货的牢记。方法很多,我们学会其中任何一种能够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办法,都将为你的读书带来巨大的收获。

4、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不去做,然并卵。

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可发挥效果。有道是“不去做,然并卵”,如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一样,我们读的书,收获的方法,如果不付诸行动,就如没有落地的措施,不见效。因为,读与做的转化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环节,我们很有可能不能完全转化,我们也很有可能发生偏离目标的转化,但是,你若不转化,一切都是零。所以,行动起来是我们要爆发的一个关口。这一章节将如何付诸行动分为了12个小节,可以说每个小节都是需要毅力来完成。很多人的知识没有转化,往往就是卡在了这个环节。如果被这个环节卡住,那是要有多可惜?所以,一定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一步一步地让自己行动起来,用行动来逼近自己的目标,用目标来成全自己的梦想。

5、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让我们勇敢地站在巨人肩膀上

“读书的人不见得都成功,但成功的人皆为读书家”。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事,它改变着一个人,改变着世界。在读书之路上受益并且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本章节只列举了五例,看过这五例,你可以举一反三,把镜子转向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那么多人都成功了,我可以做什么?我是否也能成功?有那么多人给了我们成功的经验,就让我们勇敢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成功案例中的一个。如果是,那岂不是更加美好?

诚然,天下没有万能的钥匙,也没有万能的书,《实用性阅读指南》也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有力有效的工具,如何使用,还要看我们的消化吸收能力的行动转化能力。

我们一起剖析了这本书,我也略做个小结,把读过的书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可以分为四步走:

一是要选好书。这如同去超市买到好的食材,你买了过期食品、垃圾食品回来,难以如愿做出好饭啊。

二是一定要去读,读读读。很多人以书多为荣,家里有多大的书架为荣,但是没读或没有正确地读,就很难吸收书中的精华。如同你买了食物放在桌子上不吃,那就没法吸收能量啊!

三是要会读书。书要怎么读才能消化,才能吸收,才能变成营养自己的精华?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能力,像提炼萃取一样,把书中的“干货”攥到手里。

四是一宁要去做,做做做。一粒种子,置入土壤才可以生根发芽,我们只有把脚踩到地上,脚踏实地地去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会坑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正确姿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