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沟通, 项目管理

2017-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有理想的王小二

作为这周的总结,来谈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与一帮搞技术开发工作的程序员一起工作了3周的时间,发现了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与人沟通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他们在讲话的时候指代词过多使用,这个方法,那个类... ... 程序中的类名,方法名都有很长的英文名字,如果读出整个名字会很麻烦,而他们又对自己写的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往往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从自己的视角和关注点出发,自然不自觉的使用过多的指代词,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听他讲话的人一头雾水,两眼懵逼,本来程序就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文字符号,再加上沟通的另一方往往不可能对这段代码非常熟悉,所以即使在这段谈话中把每个方法名,每个方法的功能都讲得清清楚楚都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更别提加上这些指代词了。

其次,程序员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出发点往往是要表达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关注到对方是不是听得懂,尤其在遇见异常或问题的时候,往往带有挫败的情绪,把与别人沟通当成了一种发泄愤懑的方式,就更不注意对方是否正确的理解了自己讲话的意思,也自然不会关注到自己对于对方讲话内容的理解是不是对方真实的意思,甚至不会理睬自己讲了什么,对方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沟通,反正我是这么想的,我说的即是我所想。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从把一个想法到把这个想法转化为对方的想法,中间至少有3个过程,自己的想法,把想法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对方把他所听到的内容转化为他自己的想法,这中间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方生问题。下次在表述一个问题之前不妨从分别从这四个方面问问自己,然后纠正自己的表达:1. 自己的想法部分,自己的方法有逻辑,有依据吗,自己找到的论据是否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还有没有自己可能忽略掉的因素或变量,自己是不是太过看重或看清哪个变量或因素,自己的想法与现有的事实和实际情况相符吗?通过这样的询问,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部分,让自己的表达有一个坚实的根基。2. 把想法转化成可以表述的语言,人只能理解可以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需要很高的悟性,所以想要清晰,确切的表达自己想法,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太多的人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又货,头脑中有清晰的构思,但或是由于紧张,或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方式和工具,讲出来的东西丢三落四,毫无逻辑,这有多可惜。想要提升自己的表达有两个手段,一是利用结构化的表达工具,比如论、证、类、比的结构化表达,结论先行,以下证上,分类穷尽互不交叉,逻辑递进;还可以考虑用5W1H的模型来表达和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怎么做;也可以在先给出结论后采用时间顺序的演绎法来表达一系列时间上先后发生的事情... ... 二是多加练习,多反思自己的每次表达是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做了正确的表达,逻辑是否清晰,分类是否穷尽,有没有做到结论先行,以下证上,以后可以如何改正。在使用了正确的工具和反复的刻意练习后,相信2个星期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表达能力有质的飞跃。3. 对方有没有把准确理解你的表达,检验这一点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对方把他对你表达的理解用他的语言再重新表达一遍,当你听到的内容与你最初的想法一样的时候,恭喜你们,你们完成了一次有效的信息传递。同理,当你不能确认是否准确理解了对方所表达的内容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复述或重构自己所理解的对方观点来向对方确认自己是否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利用这些方法,尤其是最后一项绝对立杆见影,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人与人的世界有相距甚远,所以重复确认是联通彼此世界最快捷的办法。

最后说一点点信任的话题,怕自己忘掉。记得自己之前有讲过,重要的不是看别人怎么说,关键看一个人怎么做,人说话与他放了个屁没有任何的差别,都是突出一股气体,发出一些声音,你会把一个屁当真吗?而进一步讲,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说到做到,守信用是判断一是否靠谱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听他说了什么之后看看他是否有一种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是不是一直在接近这个目标。可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在照着他说的话做,而不是到了结果乍现的时候,才醒悟过来这个人不靠谱,那已经为时已晚,自己的风险会非常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