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乾隆盛世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就算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经济总量还是处于世界第一。乾隆时期,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业所占的份额是英国的8倍,俄罗斯的6倍,日本的9倍,比刚刚建国的美国更不知要多多少倍。
其实,真正的现实是,康乾盛世的时候是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低位中出现的“盛世”,而欧洲自中世纪起,始终处于上升期,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后,其综合国力其实早已领先世界。
有的历史学家将康乾盛世称为“饥饿的盛世”,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1793年,英国国王派出一支庞大的使臣队伍来到中国。
此时正处于乾隆的晚年,中国人民在经历盛世的增长,已经接近3亿人,而当时的英国人口不到1000万。由于人口的猛增,导致当时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人均却处于历史低水平。据《论中国古代粮食案例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一文,历代粮食人均占有量为:秦汉时期为985.75斤,隋唐时期为988.7斤,宋辽金元时期为1457.87斤,明代时期为1192.94斤,而乾隆年间,仅为780斤。
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的研究,18世纪,普通英国农户一年的收入是137英镑,每年能够剩余11英镑(约40两白银),而同时期的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全年支出平均为35两,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所以,那时候的中国,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英国国王派来的使团头领名叫马戛尔尼,此人来到中国,把当时中国的落后问题全部看得一清二楚:一是制度落后,社会活力不足;二是闭关锁国,不思进取;三是官场腐败,毫无凝聚力;四是军事装备落实,与英国相差甚远。
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后便提出:“中华帝国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安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案例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
马戛尔尼的话迅速传遍了世界,而高傲的乾隆帝洋洋自得地享受着他那个盛世光环,岂不知,狼子野心早已盯上了东方巨龙的这块肥肉。
英国在与清王朝通过谈判无法打开中国国门后,便实施了一项罪恶的计划,那就是向中国输入鸦片,而且专门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据统计,1775年至1797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鸦片1814箱,而1798年至1799年,平均每年增至4113箱,到了1800年,则达到了4570箱。
正是大量鸦片进口,让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几十年后财政濒临破产,导致了道光帝不得不采取禁烟行动,于是就有了鸦片战争。才有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南京条约》的五点核心内容,正是当年英国使团头领马戛尔尼与乾隆帝谈判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因此,鸦片战争与乾隆帝有着直接的关系。马克思曾用这样形象地概括鸦片战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