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早起成长营小二日更学习互助小组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022 不做标签党!!!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13人  龙渊的宝藏
1.刻板印象

最近,跟友人聊天,涉及地域的性格与文化,谈到很多人看似“正确的常识”被推翻了仍不知悔改,仍有很多人孜孜以求给别人乱贴标签。

比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男人性格刚强,女人娇柔细心;农民质朴,工人豪爽,商人精明,军人雷厉风行,知识分子文质彬彬的;

比如,北京人看外地是基层,上海人看外地是乡下,外地人看北京人“好吃懒做”,外地人看上海人“崇洋媚外”;

比如,城里人看乡下人,“品行不端,好偷鸡摸狗”;乡下人看城里人,“自以为是,慵懒散惰”;

比如,以前有学者研究,中国人是陆地思维,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英美是海洋思维,善于开拓进取……

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学上的“刻板效应”。所谓“刻板效应”,也叫“刻板印象”,指的是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通常带有片面、负面的色彩),并以此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所有成员都符合这种看法。“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团体最简单的认识,它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认识和交往。“刻板印象”还往往导致误解,因为,“刻板印象”所根据的并非事实,有时是由于偏见的合理化而来,有时是以群体有某种特性(事实上不一定)而推断个人也必然具有这种特性而形成的。

2.原因分析

第一,这是人脑的认知规律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某一类人全面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就作出概括,往往会形成不符合这一类人的实际特征的印象。而依据这种印象去评价与判断人时,又不考虑个人的具体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产生“刻板印象”偏见了。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第二,这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在现代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普通人特别容易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物往往不作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从而形成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例如,前一段时间,一些媒体对流动人口犯罪个案的报道,就常常成为民众判断身边人的心理基础,并被夸大化和扩大化,从而轻易把某个群体符号化、标签化地对待。

第三,是“仇富”和“贱贫”心理作祟。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特别是因为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而造成的,使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鸿沟拉大。富人看不起穷人,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才产生了歧视和偏见。穷人则对地区之间各种政策与资源的不公平待遇而不满,也形成仇富心理。

3.如何践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树叶”,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个体是千差万别的,要注意消除刻板印象识人论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